扶持産業的政策體系初步形成
民族種業崛起之驅動力
2011年4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對我國現代種業發展思路、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作出了部署。意見頒布實施兩年多來,中央和地方推進種業發展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凝聚起了推進種業發展的合力,形成了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初步構建起現代種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兩年新成就 營造種業發展良好氛圍
由農業部&&,18個部委組成的部際工作協調組有效分工合作,《意見》中的18項主要政策,8項已落實,10項正在推動落實。以國辦文件發佈《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推動了30個省(區、市)出臺實施意見及配套措施,形成了共同推動現代種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扶持種子企業做大做強
農業部修訂《農作物種子生産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大幅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財政部聯合農發行、中化集團出資15億元成立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會同稅務總局減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所得稅;教育部留學基金支持種子企業研發人員到美國學習;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發放貸款62億元。
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
發展改革委設立生物育種與産業化專項,投資3.36億元支持41家企業育種能力建設;科技部制定生物種業科技規劃;財政部安排2.55億元支持種業央企提升育種能力;農業部組織中國農科院與骨幹企業開展科企合作,推動隆平高科、墾豐種業等20家企業分別組建了水稻和玉米分子育種平臺。
建設國家級制種基地
甘肅、四川、海南編制了制(育)種基地建設規劃,農業部認定57個國家級制種基地縣(市),發展改革委啟動甘肅30萬畝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支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財政部綜合開發辦支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建設規模化制種基地。
未來著力點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在促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事企脫鉤”方面有所突破;研究提出鼓勵科研單位育種人才、技術和資源向企業流動的政策措施。
開闢品審綠色通道
建立新品種權轉讓交易平臺;研究開闢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修訂《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和資源分類目錄,促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利用自有品種資源“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推動獎補制種大縣
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溝通協調,加快甘肅玉米、四川水稻制種基地建設進度,研究制定海南南繁基地建設可行性方案;推動出臺制種大縣獎補政策,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推動出臺制種保險。
推進國家良種工程
按照“産業鏈需求確定創新鏈方向、創新鏈需求配置資金鏈佈局”思路,先期以水稻、玉米兩大糧食作物和番茄、大白菜兩個蔬菜品種為重點,組織骨幹企業和優勢科研單位聯合,組建全國性産學研攻關協作組開展聯合攻關,力爭突破一批現代種業急需的關鍵技術,選育一批現代農業急需的新品種。
完善種業法律法規
一是配合好《種子法》修訂工作,爭取在新修訂的《種子法》中加強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管理、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進一步規範中外種業合作行為;二是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進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種權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三是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啟動《水稻、玉米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實施指南》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