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農村養殖,大夥兒想到的多豬啊、雞啊,可隨著社會的進步,新時期的農民已不再拘泥于傳統,是什麼新奇養什麼,什麼賺錢養什麼。這不,團風縣杜皮鄉的農民周友平就在家裏養起了野山雞。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周友平的養殖場,只見野雞、貴妃雞、紅腹錦雞、藍孔雀一隻只從雞圈裏撲騰撲騰地“飛”出來,五顏六色的山雞搖著尾羽悠閒地覓食,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談起回鄉創辦養殖合作社的初衷,周友平説,看好的就是家鄉有山有水的生態環境,以及人們對野味兒的青睞。
團風洪崗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周友平:我們村的荒山荒地太多了,想利用一下自己的自然資源,現在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了,對野味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所以當時我就想回來搞野山雞養殖。
2010年,周友平拿出在外打拼多年的所有積蓄創建了一家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了掌握好特種養殖技術,周友平多次赴外地學習取經,如今什麼時間喂食、怎樣做好防疫、養殖中要注意哪些環節,他已是爛熟於心,有了自己的一套。
周友平:野山雞的養殖量逐年增加,現在年出售野山雞接近兩萬隻,銷售收入一年有幾十萬的純收入。
致富不忘桑梓,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村民也踴躍加入野山雞的行列。
周友平:我們目前專業合作社給養殖戶提供雞苗,然後我們回收成年雞,加工出售,有的賣活雞,現在發展周邊養殖戶發展幾十戶。
市場的需求、規模的擴大,周友平的合作社已形成了孵化、養殖、加工、銷售一體的産業鏈條。那一隻只精靈般的野山雞,無疑是周友平回鄉放飛的七彩夢,這個夢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而不斷延續,並且有了新的內涵。
周友平:我現在想搞深加工,搞成野山雞湯,搞成産品,上超市,讓千家萬戶隨時隨地可以吃到新鮮的野山雞湯。
隨著經濟的發展,“特色養殖”已成了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在傳統養殖業的基礎上,農民靠著自己的經驗,靠著對新知識的吸收,向“特色養殖”要效益。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幫助他們克服眼前的困難,打開特色市場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