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坎鄉齊格勒克村,不少村民向記者推薦採訪養雞大戶趙金明。十年裏,他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讓一個個“金蛋蛋”變成了“錢串串”,讓村民們的腰包鼓了。
10月29日,記者見到幹了20多年養殖的趙金明。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幹過打鐵,開過拖拉機,最後他辭去跑運輸的工作,幹起了養殖。“養動物一直是我的愛好,加上有親戚學畜牧專業,所以我選擇了養雞。”趙金明説。
1988年,趙金明在伊寧縣青年農場以散養土雞、鬥雞、鴿子為主,養了600多只。那時規模小、銷售渠道窄,加上技術不成熟,趙金明決定到外面“取經”,後來他發現疆內很多地方銷售的雞蛋都是來自外地,看準這一商機,他決定銷售雞蛋。可當時,村裏沒有一人敢和他合作,趙金明就單槍匹馬一個人養了2萬隻蛋雞,並邀請親戚來做指導。趙金明邊學習養殖邊跑銷售,他的大膽嘗試讓一隻雞一年凈掙50元。周圍村民看到後,紛紛跟隨趙金明搞起了養殖。1994年,趙金明到哈薩克斯坦考察,了解到那裏的雞蛋賣價折合人民幣近1元一個,而當時疆內的雞蛋僅賣5角錢。在政府的支持下,給趙金明開闢了將雞蛋出口哈薩克斯坦的銷售通道。“我的養雞事業能幹這麼好,全靠政府的支持。”趙金明心存感激地説。
2003年,趙金明來到察布查爾縣坎鄉齊格勒克村,在該縣政府的支持下,他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雞舍,繼續搞他的養殖業。第二年,趙金明開始散養雞,但由於老鷹、狐狸等天敵過多,沒有樹木遮擋,散養的雞最後所剩無幾,讓他虧了本。隨後他又飼養蛋雞,並在地裏種植樹木。多年的養殖經驗讓趙金明有了寬廣的銷售渠道,這讓他的雞蛋供不應求。現在,趙金明的雞蛋銷往西藏等地。
趙金明告訴記者,這裡工作的11位員工以前都是當地的貧困戶。為了讓員工能在這更好地工作,趙金明讓他們免費吃住,還傳授養殖經驗。而員工種植的玉米他全部收購。市場上玉米每公斤賣1.3元,他就給村民1.5元的價錢,以此增加村民的收入。“人不能光為自己著想,還要學會為別人想。”趙金明説。
在趙金明的養雞場裏,員工最低一年能凈掙2.5萬元,最高的有5萬元收入。以前的貧困戶通過辛勤的勞動變成了村裏的富人。有的村民在趙金明的指導下也幹起了養殖業。今年,趙金明投資200萬元建起了2200平方米的全自動雞舍,並成立了合作社,將帶領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