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七星泡農場職工康蛟,種過地、打過工、開過商店、養過狐狸,“不安分”的他如今卻是當地有名的“豬倌”。
2006年,種植效益不好,他跟著別人養起了狐狸、貉子。因為2007年毛皮市場遇到低谷,又失敗了……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在此後的兩年裏,康蛟先後到成都、福建等地打工,當過電工、幹過泥瓦工。2009年底回到家鄉改行養豬,也因此圓了他的致富夢。
康蛟的“不安分”成了很多人閒談的話題。康蛟卻憋足勁兒,認準了養豬也能幹出一番大名堂。於是,他建起了簡易豬舍,投入2萬元買回200頭仔豬和飼料。這年,這些豬在他的精心飼養下個個膘肥體壯。當這些豬出欄時,康蛟足足賺了2萬元。
2010年上半年,生豬行業不景氣,幾乎所有養殖戶都面臨虧損或倒閉的局面,而康蛟卻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我採取自繁自養的方式,每頭仔豬可節約成本100元。買回粉碎機和玉米、麥麩等常用的豬飼料,按照書上的配方自己加工飼料,這樣可以節約一些成本。”康蛟説。
上半年很多養殖戶由於無力承擔風險,紛紛銷售生豬,康蛟則採取以存欄為主,散賣為輔的方式,把喂飼料改為喂糧食,這樣可以延長生長週期。7月,看著市場行情轉好,康蛟立即賣出50頭豬,實現贏利2萬元,除去上半年散賣虧的5000元,還凈賺了1.5萬元。
能在激烈的市場中連年取勝,康蛟説除了把好市場風險這道關之外,防範疫情風險也非常重要。通過自學、到外地考察、向專家請教,康蛟掌握了很多養豬知識。什麼病用哪種藥、什麼季節預防哪種疾病,他都一清二楚。有了技術支撐,康蛟的養豬場日益專業化、規模化。消毒室、育肥圈等一應俱全。現在,養殖場年出欄量上千頭,可繁母豬百餘頭。
今年,“不安分”的康蛟又折騰起更大的事。東北冬天寒冷,為了取暖一年煤錢都得萬把塊,而且夏天蒼蠅哄哄,豬糞便沒處放。通過網上查尋,外出學習,發現自己養豬方法很落後,成本高,效益就低。康蛟投入18萬元,建起了沼氣池。“這下面就是沼氣池。”康蛟指著豬舍下邊説:“豬糞尿自動進入進料池,通過厭氧發酵,産出的沼氣通向豬舍和廚房,可用於照明、取暖、炊事。”
“沼氣化技術解決了污染問題。我還要多養豬,養好豬,力爭成為全場的養豬大戶。”康蛟信心十足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