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場雨過後,華亭縣神峪鄉吉家河村的空氣格外清新。記者來到吉家河村養殖小區,見到了養牛大戶馬寶林。
“這幾頭是西門達爾,那幾頭是安格斯,那邊的幾頭是本地黃牛。”正在牛棚裏添加飼料的馬寶林指著幾頭膘肥體壯的肉牛介紹説,“肉牛的品種不一樣,品質也不一樣。”
養牛既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細心活。從飼料採購、種源引進、飲水水質、養殖管理、獸藥使用、疫病防治、品質檢驗、檢測手段等各個環節,馬寶林始終堅持精細化、程序化和系統化管理,確保肉牛質量安全。今年,馬寶林的養殖小區經濟收入已經達到10萬元。
馬寶林謙虛地説:“雖然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牛倌,但也希望能夠帶動身邊的人都富裕起來。”近年來,在馬寶林的帶動下,全村養牛大戶達到了25戶,養殖肉牛1000多頭。
談到今後的打算,這個憨厚樸實的牛倌説:“目前,我們村肉牛養殖多為分散養殖,很難形成規模效應。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進行集中化、規模化、系統化養殖,讓鄉親們通過肉牛養殖儘快脫貧致富,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