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花坪鄉的村民朱華柏種植魔芋已經有10年的歷史了,每年他都種植10畝以上魔芋,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家裏早就住上了洋房。他家的經濟收入主要是靠賣種魔芋和商品魔芋,耗費勞力比當地種植煙葉的村民節省近一半以上。和朱華柏相鄰的10多戶村民每年都種了2畝地以上的魔芋,這是他們經濟收入主要的渠道。
每畝地超過4000元的純收入,讓當地不少村民喜愛上了魔芋種植,然而巨大的風險,卻也讓不少村民“望而卻步”。在種植過程中,讓朱華柏和他的鄰居們一直困擾的就是魔芋留種和軟腐病防治。魔芋是無性繁殖,多年來,一直是挖大留小的方式進行自繁自育,種子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軟腐病的發病率高達60%,始終沒有很好的防治辦法。
在魔芋産業發展進程中,種源缺、病害重、良種匱乏始終是最大的技術瓶頸。魔芋繁殖系數低,用種量高達250公斤/畝,加之近年來生産面積大幅增長,生産種源更顯缺乏。在生産過程中,病害表現嚴重,主要是軟腐病和白絹病等,其中軟腐病尚沒有有效防治措施。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魔芋産區,每年因軟腐病危害而致魔芋減産達三成以上,嚴重區減産達八成以上甚至絕收。此外,生産上應用的全都是古老的地方品種,因此,優良品種尤其是抗病品種的缺乏成為生産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這一難題多年困惑著中國魔芋産業的發展。一個人卻悄然改變了這一歷史,他就是恩施州農科院魔芋研究所高級農藝師楊朝柱博士。
多年來,他和他的團隊在田間地頭和實驗室裏研究魔芋。在州農科院魔芋研究所的溫室大棚內,近50萬魔芋苗長勢良好。
“就是這樣一個魔芋球莖可以通過組培繁育成15000多個,這是個技術性的突破。”楊朝柱説。“2007年,恩施州魔芋試管苗工廠化生産技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魔芋組培良種工廠化和標準化繁供體系建設》項目經省政府推薦,由國家科技部立項,從試管苗到原良種的生産和供給實現標準化。”楊朝柱説,“此項目可以使良芋繁殖增速、價格降低、抗病蟲害能力增強。組培良種畝産可達2500公斤,芋農平均增收800元。”
2007年,楊朝柱博士帶領他的團隊,著力開展了雜交改良魔芋品種研究,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功的選育出了雜交魔芋新品係“KA-1”。多年的大田試驗表明,該品係抗病強,軟腐病發病率比“清江花魔芋”低30%,産量高達2000公斤以上,繁殖系數提高了4倍。該品種的推廣,有望破解魔芋種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