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寧南縣農村小夥返鄉創業成養蠶“牛人”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20日 07:3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四川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剛喂完一遍蠶,可以休息一下了。”10月底,記者來到寧南縣竹壽鎮陽甸村余洪科家,院子裏,瀰漫著新鮮桑葉的清新香味。“這是今年最後一季蠶,目前來看,質量應該還不錯。”余洪科説。

  提起余洪科,當地村民無人不曉,這個1985年出生的農村小夥,打工五年後返鄉養蠶創業,通過利用打工期間學到的先進生産管理經驗,把家庭作坊變為家庭農場,成為當地有名的蠶桑大戶,連續幾年養蠶收入位列全縣首位。

  余洪科的創業之路有何經驗和啟示?隨著生産規模不斷擴大,他又面臨著怎樣的困惑和難題?

  【經驗】

  租蠶房代替建蠶房 集中資源擴大規模

  寧南縣是傳統養蠶大縣,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蠶,但由於條件限制,從前很少有人家大規模養蠶,經濟收益有限,不少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余洪科也是其中一人。

  2008年底,余洪科回家探親,在外學到不少生産管理經驗的他,發現了商機。

  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部分桑園和蠶房廢棄閒置,余洪科低價租賃這些閒置的養蠶資源,搞起大規模養殖。“現在租賃的蠶房總計有8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幾千元。如果修建同樣大小的蠶房,需要投入三十萬元。”余洪科説,當年他就養蠶80多張,是當地普通養蠶家庭的2-3倍,因而一躍成為當地養蠶首富。

  嘗到甜頭後,余洪科繼續通過租賃、承包模式集中生産資源、擴大規模,同時,他購買和租賃切桑機、機動噴霧器、電動噴粉器等,把純手工勞作變為半自動化生産。2012年,他養蠶120張,年收入突破20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蠶“牛人”。

  流水線生産 計件付酬提高效率

  每到養蠶忙季,當地村民都會雇傭幫工,幫助他們一起完成採桑葉、喂蠶、收繭等工作,按照勞作天數,付給報酬。

  余洪科家中養蠶規模大,且桑地、蠶房分散,自然雇傭的工人多,管理也就有些難了。如何解決?在大型服裝廠打過工的余洪科“拿”來了廠裏的管理模式——流水線生産、計件付報酬。“我把工人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片區,小組中又採用流水線生産方式,每人負責不同的勞動環節。”余洪科説,這樣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節約了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明確了責任保證了生産質量,同時由於按件付酬,工人積極性也提升不少。“別家都是給100元一天,但在我家如果幹得好,一天能拿到250元左右。”余洪科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前一個勞動力只能養1張蠶,通過改革後,可以養蠶1.6張左右。

  如今,村裏不少人開始學起余洪科的生産模式,走上養蠶致富路。2012年,全村養蠶收入10萬元以上的蠶農達到6戶。

  【困惑】

  管理成本高期 待標準化規模廠房

  在余洪科家中,挂著他從2009年到2012年獲得的全縣“蠶桑大戶”的獎狀,而2013年,這個桂冠可能不再屬於他。“按照我這種生産模式,這樣的規模可能就是極限了。”余洪科説,由於蠶房分散且生産條件參差不齊,同時家中雇傭的工人不固定、技術水平高低不一,管理上需要很大精力,“養蠶是門技術活,生産過程中,對溫度、濕度、光度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規模再擴大,可能就管不過來了。”

  如何繼續發展?“必須要建設統一的標準化廠房。”余洪科説,但這樣的投入較大,目前自己還無法承擔,“政府能否&&出資或者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集中生産資源,再將資源承包、租賃給蠶農?”

  余洪科的期盼正在變為現實。目前,寧南縣正在大力實施蠶桑富民工程,逐步加大對蠶房建設等的補貼力度,推廣合作社、聯戶經營等模式整合資源,推進養蠶産業化發展。

熱詞:

  • 農業
  • 培養料
  • 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