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田地裏成長起來的“科普專家”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15日 06:51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威海新聞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經區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科普&&人,泊于鎮泊于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可春在方圓幾百里可以算得上是“名人”。近年來,他依靠科技手段帶領村民培育無花果樹苗、種植草莓、發展採摘遊……村民的生活富裕了,王可春的笑容也多了。

  “土方法”

  育出無花果好苗木

  10月29日,記者來到泊于鎮泊于家村的無花果種植基地,400多畝的無花果園一眼望不到頭,仿佛置身於綠色的海洋,零星幾顆無花果挂在樹梢上,享受著秋日和煦的陽光。

  “現在到了無花果的下季時節,園子裏有些冷清,之前無花果正季時,每到週末園子裏就擠滿了來採摘的人,我們不用出家門就把無花果銷售完了。”王可春説。

  “我們村種植無花果並把無花果發展成一個産業,都得感謝王可春。”10月29日,泊于家村一位村民的話得到了周圍村民的一致認同。

  2008年,經區管委提出在經區範圍內大力發展無花果這一具有威海特點的品牌産業,時任泊于家村黨委書記的王可春看準時機,決定在全村推廣種植無花果,並把它發展成一個特色産業。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市雖有悠久的無花果種植歷史,但一般都是在房前屋後栽種一兩棵,而無花果苗木也是從老樹上壓枝獲得,沒有形成規模種植。要在泊于家村大量種植無花果樹,無花果成品苗木是首先要突破的一個難題。

  當時正值隆冬,要想在來年春天就能將無花果樹種植到果園,首先得育好苗木。然而,冬季是無花果的休眠季節,在冬天培育苗木談何容易。

  不過,喜歡動腦、善於鑽研的王可春,沒有被困難嚇倒。他通過查找網上和書本的相關知識,不斷向有經驗的農民取經,最後決定用“土方法”———用回籠火炕提高地溫、安裝暖氣爐提高室溫,解決冬季苗木容易受凍害的問題。

  “為了提高地溫,我在土壤下面鋪了一層鐵板,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燒煤,同時通過在溫床上扦插枝條,將溫度、濕度控制在適合苗木生長的範圍內,保證苗木正常生長。”王可春介紹説,他對暖溫床大棚快速育苗新模式進行了反復試驗,最後無花果樹苗終於培植成功。

  實驗獲得成功後,王可春心中有了底氣,隨後,他按照佔地面積1畝、育苗3萬株的標準,一次性投資50萬元建起了5個標準地暖溫床大棚,當年就培育無花果成品苗15萬餘株,這些苗木不僅為泊于鎮、經區無花果産業發展提供了優質苗源,而且遠銷到江蘇等地區,創收60多萬元 。而當年泊于家村種植的200畝無花果樹,在來年就創下了每畝收入2000多元的好收成。

  鋻於無花果樹經常在冬季發生凍害進而影響産量的問題,王可春探索實踐了冬季樹榦涂蠟、套膜,樹盤扣膜,樹頂蓋草等防凍保溫措施,將無花果樹的成活率提高到80%。

  農家樂

  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種植無花果樹讓村民嘗到了發家致富的甜頭,不過,王可春認為單靠無花果樹的種植,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想讓村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還需發展高效農業。

  10月29日,在泊于家村的蔬菜基地裏,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將蜂箱放到草莓種植棚進行授粉。王可春告訴記者,這些大棚的草莓都能在春節前後上市。

  之所以錯季銷售,跟他的發展思路密切相關。王可春分析認為,泊于家村離市區較近、交通便利、耕地資源豐富,發展農村採摘遊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要做出特色,就要保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於是,王可春選擇了當時在整個泊于鎮都沒有人種植的經濟作物———草莓。

  從未種植過草莓的王可春,帶領村民代表先後到北京、煙臺、濰坊等地學習草莓種植技術,同時,聘請煙臺農科院的專家到泊于家村做長年技術指導,進而提高草莓的科技含量。

  在泊于家村的草莓種植大棚裏,記者發現與之前見到的草莓栽種方法不同,這裡的草莓全是種植在高約14厘米的壟上。“這都是我自己摸索出的經驗,平地種植草莓,每畝只能栽種500株苗,高壟種植每畝能栽種1000株,産量提高一倍。”王可春説。

  草莓大都是春季4月到5月上市,而泊于家村的草莓則在每年臨近春節時上市,物以稀為貴,泊于家村的草莓每年價格能賣到20元一斤,而進園採摘費則能達到每人30元。

  “我們根據季節變化和市場需求,換茬種植草莓、生薑、黃瓜、西紅柿等各種果蔬,每年可種、收3到5茬,冬季還有可供採摘的大棚蔬菜園,地不閒著,人不閒著,錢就掙來了。”王可春介紹説,他們從2011年開始搞採摘園,現在發展到了無花果採摘園、草莓採摘園等4個園區,要蔬菜有蔬菜,要水果有水果。

  在用科技帶領村民發展經濟的同時,王可春不忘踐行自己科普&&人的“職責”,近3年來,王可春推廣新技術新品種20多項,還籌建了圖書室、閱覽室、科普場地、科普長廊,在泊于鎮及周邊區域營造了良好的科技致富氛圍。

熱詞:

  • 農機專業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