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疆和田民豐縣若克雅鄉,幾乎人人都知道一座名為“桃花石”的棗園。
在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茫茫戈壁灘上,這的確是一片與眾不同的存在——千畝棗林鬱鬱蔥蔥,大小水渠波光粼粼,草木葳蕤,鳥鳴蟲唱。若不是遠方隱約可見的座座沙丘,置身其中恍若江南水鄉。
棗園的主人常巍,河南週口人。5年前,常巍來到和田包下千畝荒地種棗治沙。
如今,曾經荒蕪的沙地披上秀裝,不僅圓了常巍的“田園夢”,治理戈壁荒灘的“生態夢”似乎也觸手可及。
逐夢田園 紮根戈壁
2011年,一則發在一家園藝愛好者網站、名為《我的世外桃源》的帖子引發了網友的關注。這則講述一個人在新疆戈壁灘上種棗治沙田園生活的帖子,很快點擊量超過100萬次。當年的大棗豐收季,發帖人在一個月之內就賣光了他所有的大棗。
發帖人就是常巍。
他的大棗真這麼好?
9月,我們來到桃花石棗園。穿行棗林之中,即將採摘的大棗,一個手掌攥不下三四個。嘗一口,真不是一般的甜。
和田當地優質紅棗一般賣到每公斤35—40元,而常巍的大棗最普通的也要賣到一公斤130元左右。“我的棗不用一點農藥化肥。無農殘,純天然!”這是常巍對自己大棗最驕傲的一點,也是他敢賣高價的原因。
在河南搞工程建築、每年有幾十萬元穩定收入的常巍,心裏一直有一個田園夢。而且老常“尤其看不慣唯利是圖,各種添加劑亂放一通的食品生産加工企業。”
2007年,常巍到和田民豐旅遊,雪山、濕地、戈壁、沙漠……美麗的自然風光,讓他一下子産生了紮根新疆的念頭。
和田是瓜果之鄉,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乾燥少雨。經過一番研究,常巍開始種植耐鹼喜旱、十分適宜當地氣候的大棗。5年來,常巍生産的桃花石生態棗受到全國各地朋友的喜愛,每年都供不應求。2012年,桃花石大棗第一次“上會”,就在第三屆新疆農産品北京交易會上榮獲金獎。
治沙有成 綠色夢圓
枝頭的每一顆大棗,上面都裹著薄薄的一層沙土。常巍説,這是塔克拉瑪幹的沙。
在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的戈壁荒灘開墾綠色田園,絕非易事。
2007年下半年,常巍來到托親戚在若克雅鄉承包到的這塊土地。他看到的不僅是遍地砂礫、寸草不生的戈壁,還有時常肆虐的沙塵。
“要種好大棗,不治沙不行。”常巍為實現自己的田園夢,又承載了防風固沙的生態探索。
開溝挖渠,崑崙山的冰雪融水被引進棗園,新疆楊與沙棗樹組成了防風林,苜蓿等耐旱豆科植物固住了沙塵……
5年多時間,常巍摸索出一套相對完善的乾旱地區棗樹生態種植方法。700多畝沙漠戈壁變成了枝繁葉茂的棗園,總計已新增千畝耕地。沙漠,也在棗園這個方向上停下了擴張的腳步。
“對抗沙漠,首先要保護脆弱的環境,建立一個儘量複雜的生態系統,讓棗園中的各種動植物相生相剋,維持動態的平衡;對棗樹不過度追求産量,讓大棗自然成長。”常巍已經頗有心得。
戈壁灘上的礫石,雖然給常巍的耕作帶來不小的麻煩,但他還是滿懷豪情地稱它們為桃花石。這片滿是碎石沙礫的土地也因此得名為桃花石棗園。曆盡艱辛之後,常巍的“桃花源”已然近了。
本報記者 胡仁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