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市場信息 >

振興苜蓿産業應走更緊密的“草畜結合”之路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27日 06:06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振興苜蓿産業應走更緊密的“草畜結合”之路——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南志標

  本報記者 蔣銳

  近幾年,我國苜蓿産業逐漸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初步形成了集種子繁育、種植、産品加工、儲運、銷售等各相關環節的産業鏈,但總體生産水平仍有待提高。2011年,農業部出臺《全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圍繞“一帶兩區”發展佈局,大力發展人工種草,開展優質苜蓿高産示範片區建設,提高苜蓿生産水平。2012年,國家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計劃,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25億元,在奶牛和苜蓿主産省,開展奶牛優質苜蓿標準化高産創建,先啟動建設50萬畝優質苜蓿生産基地,到“十二五”末,累計建設200萬畝。

  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是苜蓿産業的“助推劑”,全國各地掀起了種植苜蓿的熱潮,連片的商品苜蓿種植面積成幾何倍數增加,各種與苜蓿生産配套的設施研發速度也快馬加鞭,苜蓿産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在這種景象背後,苜蓿産業的發展仍然受到多重困難阻礙,許多瓶頸一直無法突破。如何打破發展瓶頸,振興苜蓿産業?近日,中國畜牧獸醫報記者專訪了草業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志標教授。

  苜蓿仍是一種“奢侈品”

  苜蓿是豆科苜蓿屬植物的統稱,其最著名的是原産于伊朗的紫花苜蓿,是當今世界分佈最廣的栽培豆科牧草。我國種植苜蓿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其主要産區分佈在西北、華北、東北、江淮流域等地。長期以來,苜蓿有著“牧草之王”的美譽,作為奶牛生産的“第一車間”,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被公認是奶牛的高標準優質飼草。

  “我國北方一直有種植苜蓿的習慣,但大多屬於零星分散種植,未形成一定規模,也不能算作一個産業”。南志標説,近幾年,苜蓿的種植才作為一個産業來發展,其發展速度和規模與國內的一些牧草生産企業的大規模種植是分不開的。“這些企業生産的苜蓿,多數賣給了奶牛場、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而其它畜禽用苜蓿作為日常飼料的還很少”。

  寧夏是我國苜蓿種植的主産區之一,它分為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地區和南部山區,而奶牛和乳製品生産區主要集中在北部。“在寧夏北部地區,只有10%的奶牛用苜蓿作為飼料喂養。”南志標説,在退耕還草政策的扶持下,寧夏南部山區、甘肅慶陽等一些地區,千家萬戶的農民所種植的苜蓿並沒有達到最初期待的生態與生産作用。

  當地農民在坡地上所種植的苜蓿,僅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環境的作用,其應有的經濟效益沒有挖掘出來。

  當前,以種植苜蓿發展商品化生産,已成為農戶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許多地區的苜蓿生長在山坡上、山溝裏,因當地交通的不便或缺少小型的收割設備,導致這些苜蓿無法發展成為商業化生産。“如果大家換一種思路考慮,種植苜蓿一方面可以用來直接賣錢,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苜蓿來發展畜牧業生産。”南志標認為,通過苜蓿的就地轉化發展畜牧業生産,是一種可操控性很強的增收途徑。他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甘肅省慶陽地區用同樣一塊土地種植小麥或苜蓿,其種植苜蓿的收入可能是種植小麥的兩倍,如果採用這些苜蓿來喂養牛羊,屠宰後的牛羊肉再進入市場,這個收入可能會提高將近十倍。

  “我認為現在商業化種植的苜蓿,仍然是一種‘奢侈品',還沒有成為千家萬戶飼養牛羊的飼料。”南志標説。

  以家庭牧場為基礎發展苜蓿産業

  2012年,國家啟動實施了“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計劃,苜蓿産業發展被提升到重要高度。農業部、財政部辦公廳連續兩年印發了《高産優質苜蓿示範建設項目實驗指導意見》的通知,對於集中連片3000畝以上的苜蓿種植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這利好的消息,極大地調動了牧草生産企業種植苜蓿的積極性。

  “企業種植苜蓿主要用於商品化生産,但是對於退耕還草種植的苜蓿來説,農戶應該考慮開展種養結合的方式,發揮這些苜蓿的經濟效益。”南志標説,在我國,規模化、標準化種養殖成為必然趨勢,但是應該考慮適度規模,並非越大越好。在廣大農村地區,適宜以家庭為單元,或者幾戶聯合成立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大力發展“家庭農場”,這恰恰是一條苜蓿産業發展更切合實際的道路。

  在日本、瑞典等國家,當地的家庭牧場已有一個完整的模式。日本的養殖戶平均飼養的奶牛在40頭~50頭,規模較小。而在瑞典的一些農牧家庭,大多通過自己種植黑麥草、豆科牧草等,加工成飼料來喂養幾十頭奶牛。“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模式,在農村地區,開展以家庭牧場為主要單元或者幾戶聯合通過土地流轉等形成簡單的合作社模式。”南志標認為,當前農民的生産很無序,因信息閉塞,市場動態無法掌握,跟風養殖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如何幫助農戶發展家庭牧場,或者把農戶組織起來形成合作社,尤其重點考慮溝通、生産、信息、市場這幾個重要環節,這還需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行。

  轉變傳統觀念走種養結合之路

  南志標認為,種養結合、草畜結合是建立草地農業系統的核心之一。當前阻礙苜蓿産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苜蓿生産主要以商業化為主,並沒有真正作為牛羊飼喂的牧草,種養結合還不夠緊密,産業鏈條還不夠長。

  “如何幫助農民有計劃的利用苜蓿,讓苜蓿變成農戶發展畜牧業的一個主要飼料來源,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摸索。”南志標説,農民千家萬戶種苜蓿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民們還沒有掌握相關的苜蓿種植技術;另一方面,在傳統上,我國種草不養畜,養畜不種草,農區牧區界限分明。要改變傳統體系,種養結合,更是一場革命。

  統計學表明,我國生産的糧食只有30%用作口糧,40%用作飼料,另外30%是用作輕工業加工。南志標認為,如果把糧食安全擴大到食物安全,重點從穀物擴大到牧草、飼料;把食物從單純的小麥、大米擴充到牛肉、羊肉、牛奶等,那麼苜蓿産業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如何轉變人們的這個觀念,説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南志標強調,草地不是後備耕地資源,其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土地資源。當耕地不夠時便去開墾草地,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隨著當前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田被城市化佔用,轉而用開墾的草地來填補被佔用的農田,導致全國的草地面積越來越小。雖然我國的耕地一直保持在18億畝左右,但是耕地的質量呈下降趨勢。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苜蓿産業正在成為我國草産業和畜牧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苜蓿的商業化生産僅僅佔到苜蓿産業其中的一小塊,如果要真正發揮苜蓿的作用,還是應該重點考慮以農民家庭為單位的“草畜結合”的道路,讓苜蓿用於千家萬戶的畜牧業生産。

熱詞:

  • 苜蓿産業
  • 豆科牧草
  • 中央一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