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陳江陸建勳)一台中型的花生聯合收割機“突突突”地開到花生地裏,轉眼間一株株花生依次拔起送入了機器,被摘了果的花生苗均勻地倒在地上,飽滿的花生果存進了機器自帶的貯藏箱,倒出來時,果實乾淨。這是7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烏家鎮果園間作花生全程機械化高産高效栽培技術試驗示範地裏,花生聯合收穫機展示收穫花生的情景。
傳統人工收穫花生,10多個人一天只能收1000多公斤;而一台花生聯合收穫機,每小時就能收穫2~3畝地的花生,相當於60~70個的工作量,而且收穫機從拔花生到摘果一氣呵成,省時省力省人工。
果園間作花生全程機械化高産高效栽培技術試驗示範項目,由國家花生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唐榮華研究員及其團隊負責技術指導,合浦縣農機局具體實施。該試驗示範區面積300畝,果園有植後二年的夏橙。
果樹行距為7米,在兩行果樹之間種6壟花生。
科研人員採用高産抗病抗旱花生優良品種“桂花1026”、“泉花551”等與當地普通品種“合油77”進行對比試驗,並實行從種植、管理到收穫全部機械化操作。其中,播種時利用花生播種機,實現開行、施肥、播種、蓋土等過程一體化。
實踐證明,“良種+良法+良機(機械化)”,作物的增産增收效果顯著,僅在種植方面每畝地降低了成本200元。而在增收方面,當天,專家們通過對項目測産驗收,機械化種植的“桂花1026”畝産折合單種達333.3公斤,比機械化種植的對照品種“合油77”增産70.2%,另一品種“泉花551”比對照增産13.5%;而當地品種“合油77”機械化種植比人工種植增産7.9%。
專家認為,幼齡果園間作花生是一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農業土地經營效益的種植模式。建議項目組進一步加強適合幼齡果園間作花生品種的篩選和培育,做好果園間作花生高産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
“廣西有1000萬畝耕地適合間作花生,大力推廣花生間作栽培配套技術,每年可使農民增加收入100億元。”唐榮華表示。
據了解,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桂花系列高産高油抗病花生品種,近10年來在該區累計推廣面積達1600萬畝,新增産值22億元,研究成果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