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毛應 本報記者 蔣文龍
從一株深山野茶,發展到面積10萬畝、産量1300噸、産值14.5億元,品牌價值經評估為25.65億元,僅用了短短30年時間。這一切,都發生在浙江“安吉白茶”身上。
今年以來,全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産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浙江“禮品農業”遭遇寒流,茶葉的銷量和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安吉白茶”一枝獨秀,不僅價格堅挺,而且暢銷無阻。
“安吉白茶”這個大品牌是如何鍛造成功的?在現代農業進入品牌化發展新階段之後,浙江的“安吉白茶”將帶給中國農業什麼樣的借鑒和啟示?
每一道程序都大有講究
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該村坐落在“萬畝白茶園區”內,被譽為“中國白茶第一村”。
安吉縣副縣長徐禮明告訴記者,安吉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境內植被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均居浙江前列,基本看不到裸露的泥土,被稱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這種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孕育“安吉白茶”品牌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正是白茶採摘季節,黃杜村村民三三兩兩聚集在茶園內,收穫著一年的辛勞。作為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徐禮明對白茶最熟悉不過。他對記者説,白茶葉子薄、梗粗、顏色淺,採摘時極為精細,“每一個芽頭不是掐,而是撇,好茶選擇在晨曦露珠蒸發之前,採摘的是一芽一葉的初展之狀,每片芽葉大小均等,500克幹茶最起碼有7萬個芽頭。一個技藝熟練的採茶女一天摘下的青葉,也不過500克左右,1斤幹茶要4個人採一天的時間。”
制茶車間裏,工人師傅正在炒制新茶。“茶葉不僅要育好、摘好,更要炒制好。炒茶的關鍵就是要講究抓、抖、扣、帶,幹茶才能達到色澤翠綠多毫,條索豎直苗秀,香氣清鮮持久,滋味鮮爽甘醇,湯色鵝黃明亮。”
通過攤青、殺青、理條、烘乾、篩選等一道道複雜工序,新茶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安吉縣白茶女子合作社社長宋昌美,為我們沏上頭道新茶。只見她先將少許開水衝入茶杯,接著倒進大半杯開水,隔著透明的玻璃杯,白茶翩翩起舞,如同無數個有生命的精靈。這時,白茶獨特的香氣慢慢溢出,瀰漫在整個房間。喝上一口,鮮味無窮。
據權威部門檢測,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超過普通綠茶2~3倍。而氨基酸正是讓人感到鮮爽可口的主要成分。
解決品牌定位的兩難困境
品質是品牌創建成功的基礎。但生産規模和品牌建設方法之間也存在著對應關係。一般而言,“限量版”的農産品適宜於採取禮品定位,定價時應走中高端路線,市場營銷宜自建渠道;而大眾消費品一般採取農貿市場或者超市營銷的辦法。這就讓安吉白茶品牌建設進入兩難困境:沒有一定規模的支撐,就無法創建一個成功的品牌;但如果規模過大,又影響中高端定位,影響銷售和價格。
在這方面,安吉的嘗試頗具借鑒和啟示意義。
1980年,安吉在天荒坪鎮大溪村首次發現白茶樹後,採取“無性繁殖”進行扦插,十年後首次種植出國內“珍稀白茶”5.9畝。
當時,為了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現任縣政協主席,時任溪龍鄉鄉長葉海珍,天天到農民家做工作,動員他們種植白茶。她計劃用3年時間,在溪龍鄉發展千畝茶園。並出臺扶持政策,農民種白茶3~10畝以上,分別給予每畝150至300元補貼。
解決了農民不願種的難題後,葉海珍還與中國茶科所、浙江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請來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培訓。參加培訓的農民每人每天按10元標準發誤工補貼。
1998年底,溪龍鄉千畝茶園建設終於如期完成。次年,擔任鄉黨委書記的葉海珍提出更大膽的規劃:建萬畝白茶基地。
此時,農民已嘗到了甜頭,各鄉鎮也群起仿傚,一股種白茶的熱潮席捲全縣。2001年,萬畝茶園規劃如期實現。
在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的處理上,安吉在全國率先實行“雙商標”管理模式,即“安吉白茶”商標+企業商標這樣母商標加子商標的管理模式,母商標主要用來樹區域品牌形象,子商標主要明確生産者的職責,使安吉白茶品牌質量管理實現了從“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轉變。
沒有規模支撐不了品牌,但規模過大,又將影響品牌的定位。鋻於此,安吉出臺政策,規定坡度在25度以上的一律不準開發種植白茶,將規模及時控制在了10萬畝,從而將重點轉向産品質量的提升和品牌美譽度的提高。
2010年10月24日,安吉縣組織13位茶農走進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了“北京宣言”,承諾從當天開始,安吉白茶將全面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白茶生産、加工,將嚴格按照農業規範標準進行,並且通過包裝盒上的追溯標識,實現全程可追溯。一系列的舉措,進一步提高了安吉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3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顯示:安吉白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25.65億元,位列全國茶葉十強之列。
文化的深度挖掘
文化是品牌的靈魂,也是産品進行區隔的保證。隨著茶産品的不斷問世,文化的挖掘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此,安吉的做法是利用專業名著進行品牌文化構建。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上有一部宋徽宗撰寫的名著《大觀茶論》,其中就有對白茶的描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能致。正焙之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錛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培。湯火一失,則已變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澈,如玉在璞,無與倫比也。”
長期以來,對白茶究竟生長在何處,大家一直爭議不斷,沒有定論。安吉請來中國茶學界的專家進行了嚴謹的考證和專門的研究,確認“安吉白茶”就是宋徽宗《大觀茶論》中的白茶。
有了這一科學權威的論證,安吉白茶就擁有了歷史地位,品牌的文化品位得到大大提升。在此基礎上,安吉白茶做出了一篇又一篇文化傳播大文章。2011年,《如意》電視劇組慕名來此拍攝,今年初,上海一家著名企業又在此投鉅資打造一個觀光基地。這些都給安吉白茶品牌創建輸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安吉,白茶品牌的創新已成為自覺之舉。遞鋪鎮銀灣村的潘元清,為了種好茶賣好茶,2011年專門到清華大學自費學習一年,他有一塊海拔400米、總面積600畝的茶山,為了防止被鄰近茶園污染,相鄰處他栽種杉樹、桂花樹形成隔離帶,茶山上每50米海拔高度為一個區域進行編號,每一區域何時採茶、在哪一海拔高度採、採了多少、何時炒茶、炒了多少、賣往何處都一一記錄。炒制時也是採用傳統工藝,並可根據茶商需求,茶葉可以為龍型、鳳型或螺旋型,更令人稱奇的是,無論是冷水、溫水還是沸水沖泡,茶葉立即沉入杯底,並且香氣四溢。
提及未來之路怎麼走,安吉縣副縣長徐禮明透露,縣里正在建設安吉白茶市場,目前在對安吉白茶上市做精心謀劃,縣旅遊委已經開啟了白茶採摘遊,相關企業已成功開發了白茶酒、白茶飲料、白茶含片等系列産品。據溪龍鄉黨委書記孫莉介紹,5月23日,黃杜村將有15位茶農赴台灣學習考察民宿的經驗,努力將一年只能用1個月、閒置11個月的茶舍,變成遊客品茶的樂園,將現在的白茶論斤賣,變為論杯賣,千方百計提升白茶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