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何紅衛 樂明凱
在湖北省大悟縣宣化鎮玄壇村五組,30多歲的趙迎春、席明利夫婦倆可是“名人”。他們倆曾經外出在沿海城市打工多年,有了一定積累後回歸鄉村創業,利用山林優勢發展科學養殖,成為村裏的養殖致富能人,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稱他們是“鄉村海歸”,是農村“四化同步”的生力軍。
2011年底,趙迎春夫婦倆在村裏神仙嶺上的自家生態茶園裏辦起了養雞場。席明利説,去年初,他們又根據河南省信陽市畜牧局的推薦,以3.4元/只的價格,購進了5000多只優質本地山雞雞苗,先圈養49天,就可以放到生態茶園裏讓雞自由自在像神仙一樣活動,偶爾也在林子裏撒一些稻穀、玉米、豆粕,加個餐增加營養。
神仙嶺上有一大片坡地,幾年前,他們在此種了200多畝的茶樹和杉樹。席明利説,現在蛋雞飼養數量最大規模時有8000多只,茶園不用打藥,也不用經常鋤草、施肥,採取“茶雞共生”生態循環的種植、養殖模式,比較省心。
在雞場基礎設施籌建和疫病防治方面,夫婦倆去新洲、安陸等地區的成熟雞場學習,還多次向華中農業大學畜禽專家龔炎長教授諮詢科學養殖辦法。後來,他們採取了先進的立體雞舍建設方式,雞糞和雞籠分離,減少交叉感染機會,還減少人工清理的勞動強度。
自然放養在林子裏面的“神仙”雞,更要做好科學預防的免疫工作,每個程序都不能少。談起防疫技術,席明利頭頭是道:“新買回來的雞苗,7天使用新必妥疫苗稀釋液滴眼,14天使用法必妥疫苗稀釋液滴嘴……”
林子大了,有些“神仙”雞沒有回窩下蛋,趙迎春只好摸準下蛋時間,在上午10:30至下午3:00,不時可聽見一陣“咯咯噠、咯咯噠”的叫聲,他就得去林子裏撿回一些雞蛋,可是個辛苦活。
遇到大雨天,“神仙”雞不能變成落湯雞,他們夫婦倆總要細心地給雞兒喂食。為了防黃鼠狼來偷雞,他們還養了2隻鵝、1隻狗做“保安”。趙迎春説,辦雞場確實是一門學問。
最令他們夫婦倆高興的還是“神仙”雞帶來的效益。作為宣化鎮周邊唯一一家生態散養土雞場,“玄壇茶園土雞蛋”每個平均價賣到1~1.2元左右,沒怎麼做宣傳,仍然供不應求,每天都有老客戶來提貨。席明利説,一年下來,雞場收入就掙了8萬多元,再加上採茶的收入,比外面打工還划算些。
當問到今年4月的H7N9風波對雞場是否造成影響時,席明利説:“影響並不大,科學防疫做得好,縣裏的畜牧部門來抽檢過,沒問題。雞蛋還是正常銷售,就是淘汰蛋雞的價格跌了一些。價格低就不賣了,繼續留著産蛋,收回成本還是可以的。”
今年,在他們夫婦的帶領下,幾個親戚、老鄉也參與進來一起養“神仙”雞。趙迎春和席明利再一次計劃投資20~30萬元,擴建出1000平方米的雞場,再租用神仙嶺上其它幾個山頭的茶園,購買1萬隻雞苗,還可招募一些村民到養雞場打工。
趙迎春説,他還計劃成立玄壇生態養雞合作社,正式註冊“玄壇土雞蛋”商標,和大城市、大超市、大集貿市場、大企業聯絡,讓玄壇神仙嶺上的生態雞蛋、茶葉等農産品走出大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