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起網”的話音剛落,一張張裝滿泥鰍魚的網從魚池中升起,李公夫看著網中的泥鰍魚臉上露出了笑容,心裏盤算着今年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
輝南縣撫民鎮青頂子村的李公夫原本是從事木製品加工的,但受金融危機影響,廠子效益不好,於是他轉行幹起了林蛙養殖。多年的經商經驗使得他思路開闊,在到江蘇、上海等地做生意時,他發現當地泥鰍魚的銷路很好,於是産生了在林蛙溝裏養泥鰍魚的想法。産生了這種想法後,他就到江蘇聯絡並購買了泥鰍魚的魚苗開始養殖。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原本以為這種魚比較容易成活,不需要什麼技術,可一到雨季,池塘中水位過高時,由於池塘的攔截壩是梯形結構,壩底寬、壩頂薄泥鰍魚很容易從壩頂鑽出池塘游走。夏季的時候還經常會遇到氣泡病、白尾病等一些泥鰍魚多發的疾病。第一年由於經驗不足走了很多彎路,損失較大。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他多次到外地學習技術,並買了很多關於養殖泥鰍魚方面的書籍來學習。經過5年的悉心研究,他對種魚的受精、魚苗的孵化到飼養都有了成熟的經驗,現在已經成了當地養殖泥鰍魚的行家。村裏很多人看他養泥鰍魚賺了錢,開始向他學習技術,養殖泥鰍魚。
現在,李公夫有養魚池4000平方米,年收入6—8萬元。2012年,他&&成立天池養殖合作社,80多農戶加入合作社,養殖面積將近1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