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養魚生産過程中,正確使用魚藥不僅能節約養殖成本,又能有效防治魚病,還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質污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症下藥
主要針對病原和病症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對傳染性魚病主要是針對其病原用藥,對非傳染性魚病則以治標為主。若病情特別嚴重,則應標本同治。用藥前應準確診斷出魚病和分清藥物的類別與特性,細菌性魚病要用殺菌劑,病毒性魚病要用抗病毒藥物,寄生蟲病只能使用殺蟲藥物,切忌亂用藥物。
藥量準確
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應根據魚類發病的具體情況而確定,用藥量太少,不僅不能達到防治魚病、減少成本的目的,對傳染性魚病而言,還會增加病原的耐藥性,用藥量過大,不僅會引起魚類中毒,還會增大下一次對該病的治療難度。一次的用藥量不能分成兩次投放,同樣,應當分成兩次投放的藥量也不能一次性用完,治療有效後還應適當鞏固療效。對於從未使用過的毒性較大的殺蟲劑和消毒劑應當先進行小面積的試驗。
正確用藥
給藥途徑:體表感染多采用外用藥,內臟器官疾病常採用內服藥。一般情況下,可用外用藥物時,不用內服藥,可用內服藥物時,不使用注射劑;給藥的時間與方位:晴天應在上午9時或下午4時,避免中午陽光直射時用藥,陰天可在中午潑灑用藥。夏季高溫季節,用藥時間一般選在下午4時以後進行(硫酸銅應在上午9時左右潑灑,以免夜間藻類大量死亡分解耗氧,發生魚類缺氧泛塘)。另外,潑灑藥物應選擇上風處,這樣能使藥物潑灑的更加均勻,以免藥物潑灑不均勻造成魚類中毒,並避免頂風潑灑藥物造成人中毒的現象。
防治用藥
預防用藥是指在魚類沒有發病時,定期用藥或只是在魚類有發病徵兆時用藥,治療用藥是指在魚類發病後才用藥。防治魚病要採取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預防用藥要把握好時機,根據季節的變化,定期進行藥物預防,預防與治療用藥的單次用藥量基本相同,因為抗菌、殺蟲藥物的藥效主要與其在水中的有效濃度和水質有關,而與魚類病情的嚴重程度關係不大。魚病預防與治療的用藥次數是不同的,魚病治療用藥療程較長,預防一般只用1次~2次就行了。另外,預防魚病時用藥也應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不能盲目亂用藥。
高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