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孵化鵝雛 生態散養
李德貴“孵”出致富路
本報訊(張艷華)李德貴是黑龍江墾區趙光農場一位普通職工,他頭腦靈活,善於思索。近年來,他搞起了孵化生意,並採取立體養殖取得了年收入10萬元的經濟效益。
李德貴在市場上發現,一枚鵝蛋7元,一隻鵝雛12元,鵝雛出手很快。李德貴眼前一亮,他盤算著,自家房子很大,又有火炕,妻子過去也搞過孵雞。有條件有技術,這不是來錢道嗎?
為了更有把握,夫妻倆又跑到北安和鄰近的農場考察,結果正是如此,鵝雛在市場上銷售的非常快,由此,他倆更堅定了搞鵝雛孵化的信心。就這樣,兩人分別到周邊的農場、村屯的養鵝大戶和種鵝廠引種蛋,接著又到哈市購買新式的孵化器、溫度計、照蛋器等器材。
2011年開春,李德貴引種蛋3000枚,每天晚上他們夫妻倆輪流值班,看溫度、翻蛋,每天夜裏都要起來3次。在他倆精心呵護下,鵝雛成活率達95%。為節省飼料,李德貴又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小鵝長到一個多月時,趕到一個小山林裏放養,讓小鵝自由採食,吃到新鮮的嫩草和小蟲,為此,小鵝長的非常快,這種生態散養方式,就節省精料三分之二。李德貴的第一批鵝雛還沒等拿到市場就被本場人搶去一大半,當時就收入2萬元。為了擴大規模,李德貴沒有把鵝雛全部賣掉,而是採取自繁自育的方法,以後的第二批第三批鵝雛在市場上很快出售了。一年下來,就能獲得純利潤8萬元。
今年,李德貴為了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他又琢磨出一個新招,就是把蔬菜大棚和養鵝基地結合在一起,在冬季這種方法不但解決了養鵝的取暖的問題,更提高了鵝雛的成活率,從而縮短了飼養週期,降低飼養成本,取得了年收入10萬元的純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