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9月21日播出):濕地有“地球之腎”之稱。近年來,寧夏通過實行退耕還湖、退田還湖以及濕地恢復、保護等政策,使當地濕地面積不斷擴大。良好的濕地環境也吸引了大量鳥類來此繁衍生息。
黃秉雄在銀川鳴翠湖濕地公園附近生活了幾十年,他説,如今萬畝的濕地公園,荷花盛開,綠樹成蔭,過去卻只有一顆柳樹。
過去種地為生的黃老漢現在當起了濕地公園的守衛,就看著這裡的樹木,花花草草。他説,環境好了,日子也就過得舒心了。
其實,濕地保護得好不好,不是人説了算,更是鳥説了算。鳥類對環境最講究,哪環境好,它們就在那裏駐足甚至繁衍生息。萬畝濕地公園,憑著連成片的湖泊、沼澤、水稻田、蘆葦引來大量鳥類,不僅在這裡安家落戶,還生兒育女。鳥類專家經過三年的觀察,已經發現了30多萬隻鳥類在鳴翠湖棲息繁衍或者中轉休息,種類以鷺、鷗、鴨、燕為主。還有黑鸛、中華秋沙鴉、白尾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今年5月,這裡還飛來了對環境要求近乎苛刻的白天鵝。
銀川市還把保護濕地和當地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開展生態旅遊,發展養魚、養蝦業,還發展休閒漁業、設施漁業和特色養殖,當成片鹽鹼低窪湖沼變成了碧波盪漾的連片魚塘,漁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於是,雖然魚是鳥的天然糧食,漁民還是對這些飛來的遠客很寬容。離鳴翠湖只有一公里遠的掌政鎮的居民就多是養魚為生。
其實,鳴翠湖只是銀川4個濕地公園中的一個,此外,銀川市還有5處濕地保護與恢復示範區、19處濕地保護小區。對“地球之腎”濕地的保護,為生活在這裡的野生動物保護家園。
近年來,退耕還湖、退田還湖政策、濕地恢復、保護等建設項目在銀川實施,加上還湖蓄水、水道清淤、調控水位等工程,銀川的湖泊濕地面積擴大了1000多公頃。
相關鏈結:
責編:薛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