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原四川省林業廳)的組織協調下,由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西華師範大學生態研究院組建的聯合實驗室,于2017年初,正式開展對我國特有的高寒珍稀雉類“綠尾虹雉”的搶救性保護工作。
截止2019年,該項目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近兩年的保護研究,共計繁育成活綠尾虹雉12隻,實現了籠養種群翻一番的目標。
綠尾虹雉是我國特有的高寒珍稀雉類,僅分佈在我國的西南山區。隨著人類活動強度不斷加大,綠尾虹雉野外棲息環境逐步縮小和破碎化,其野外種群數量維持在較低水平。
上世紀50年代之後,國內外相關機構對近百隻綠尾虹雉進行引種保護,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截止2017年底,全世界圈養種群僅剩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11隻個體。因此,綠尾虹雉被列為我國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公約附錄I,堪稱我國“鳥中大熊貓”。
為了保護這一珍稀瀕危物種,在省、市領導的組織及指導下,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一起,運用豐富的野生動物救護經驗,將大熊貓的保護經驗和理念推廣至綠尾虹雉救護工作中。西華師範大學生態研究院利用多年野外生態研究成果,並同時邀請歐洲雉類協會及美國史密桑尼生物保護機構的專家進行指導,共同對綠尾虹雉開展保護研究。
通過多方通力合作,自保護工作開展以來,我國共計繁育成活綠尾虹雉12隻。在2019年,我國共計繁育成活7隻綠尾虹雉個體,孵化個體數和孵化率相比去年分別提高了40%和15%,更加穩定和成熟的孵化技術,為該種群的穩定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後,該種群還將面臨種群遺傳多樣性保護、科學飼養和孵化、疾病防控等多方面的難題,科研人員也將圍繞這些難題向著建立綠尾虹雉可自我維持種群的目標而努力。
蘋果IOS
安卓
我有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