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重量級嘉賓共同亮相“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

來源: 四川日報 時間:2018年08月24日 10:16 字號: A A+

         他,是世界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胡錦矗,我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他,是著名作家阿來,行走于高原、邊地,思考人與自然;他,是著名作家徐剛,其代表作《伐木者,醒來!》是中國環境文學史上的警世之作。還有大熊貓文化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譚楷、孫前,他們關注大熊貓、研究大熊貓,出版的大熊貓文化作品影響著世界。

      這五位重量級嘉賓聚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8月22日下午2點,北京,國家圖書館。他們共同亮相“大熊貓主題書籍分享會”,講述書裏書外的大熊貓故事。
 
        “國寶”出場

       嘉賓陣容強大,讀者感嘆“太難得了!”

      當天,一走上國家圖書館的五樓,就能感受到大熊貓的“萌寵”氣息。看到入口前嘉賓的介紹,觀眾更是興奮,有觀眾直言:“今天真的是見到‘國寶’了!”有趣的是,這個“國寶”,不僅指的是主辦方帶來的大熊貓公仔,更是他們對嘉賓之一胡錦矗的尊稱——研究“國寶”的“國寶”。

      關注大熊貓近40年的大熊貓文化專家譚楷同樣成了現場鏡頭追逐的目標,譚楷自帶大熊貓元素亮相,他係著的領帶,紅艷醒目,最特別的是上面居然繡有“滾滾兒”。

      當天的國家圖書館文會堂,座無虛席。觀眾不僅為大熊貓而來,更為五位嘉賓而來。尤其是當89歲的胡錦矗亮相時,全場響起了掌聲。

      胡錦矗對待這次活動,就像對待他這一生的大熊貓研究一樣,盡心盡力。89歲的他親自提來了一大包自己所著的大熊貓書籍,一本本如數家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而兩位研究大熊貓文化的學者譚楷和孫前,他們所出版的著作《熊貓的故事》和《大熊貓文化筆記》都被翻譯成了外文,在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阿來和徐剛,雖然沒有直接書寫大熊貓,但他們所關注的自然生態,正是與大熊貓息息相關的話題。巧的是,兩位的作品都剛剛在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上獲得褒獎,阿來的《蘑菇圈》,講述青藏高原上的平凡小人物,與自然生靈相互依偎的故事;徐剛的《大森林》則是一部兼具詩性與史性的森林文化史,他關愛草木,擔憂它們的逝去所帶來的生態失衡。

      一個分享會,多位重量級嘉賓,多部巨著,讀者們感嘆:“太難得了!”

      暢談大熊貓

      珍惜大熊貓,就是珍稀我們自己的生命

      五位嘉賓從各自涉及的領域出發,暢談大熊貓文化。

      作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胡錦矗回顧了他在四川臥龍的一座小山上搭起帳篷,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的故事。時間回到1979年,因為觀察站的帳篷距離水源地有51步臺階,於是取名“五一棚”。“我們白天就出去採集樣本,找大熊貓的腳印,收集它的糞便,晚上就在窩棚裏把資料記錄下來。”胡錦矗坦言,野外工作是非常艱辛的,但他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也是那個時候。他表示,如果能保護好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環境,它們將和人類長期共存。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也是在保護該區域的其他動物,保護水源,保護人類的家園。

     而著名作家阿來則為四川的生態環境點讚:“熊貓能夠在四川生存,就是因為四川有著良好的生態,為什麼四川有著這麼優良的自然生態,其實也和四川人民多年來珍惜自然、保護自然的環保意識有著必然的關係。”

     徐剛則希望進一步加大對“野草”法律保護力度。他認為,人類對植物利用最廣、受益最多,而輕視忽略亦最久,以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為例,倘無箭竹,大熊貓吃什麼?儘管我國已有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可對大量可食可藥的野生植物,還應加大法律意義上的保護力度。

     “我的第一篇報告文學就是關於大熊貓的,內容涉及大熊貓美美生了孩子後,我近距離觀察大熊貓怎麼哺乳孩子。”譚楷説,“珍惜環境,珍惜大熊貓,就是珍惜我們自己的生命。”

     如何理解大熊貓文化,孫前有自己的感悟。“大熊貓文化的核心內涵,我覺得應該是物競天擇、和諧共榮、友善包容。”他表示,回顧走過的歷程,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大熊貓的科學價值,還應該重視大熊貓的文化價值。

        胡錦矗分享大熊貓趣事:

    大熊貓很會玩在山坡上滑“滑梯”

    89歲的胡錦矗,一提起大熊貓,話匣子總是關不住。當記者問,胡老,您能不能給我們講點兒大熊貓的趣事兒?他特別開心地説:“好,它們還真的很有趣!”

    “你們知道大熊貓會自己做遊戲嗎?”胡錦矗笑著問,見記者很吃驚,他説:“有一次,我們去野外尋訪大熊貓的活動足跡,就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它的一連串腳印,走上去的地方足跡特別多,感覺在一次次重復走,但是到了山坡的另一邊,嘿,沒影兒了!它這是玩兒的什麼把戲?後來我們才發現,有一隻大熊貓每天都會在這裡爬上山坡,然後從山坡的另一邊滑下去,接著繞過來又走上去,然後又滑下來,耍得開心得很!”

    他還曝光大熊貓是個超級“吃貨”!“特別能吃,一個晝夜要吃70公斤食物,幾乎是它體重的一半!”胡錦矗説,大熊貓吃這麼多,根本不怕撐著,因為它們的腸子特別短,“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非常容易消化,很快就餓了。”而且,陜西那邊的大熊貓最能吃,70公斤這個量就是那邊的大熊貓創下的紀錄,而四川的大熊貓稍微要“秀氣”一點,一個晝夜能吃60多公斤。

  如今,胡錦矗雖然再也蹬不上大熊貓生活的高山叢林,但他仍以另一種方式在堅持為大熊貓發聲,“下個月,我的一本關於大熊貓的新書就要出版了。”

  阿來為讀者普及小知識:

  大熊貓憑啥上了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

  阿來直言,他沒有寫過大熊貓,但是他一直在關注以大熊貓為首的四川珍稀動植物。在現場,他還為觀眾普及了一個知識,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會徽上為何有一隻大熊貓。

  “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的那一年,科學家發現,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已知物種(超過1.8萬種動物)已經滅絕。他們急需尋找一個全球共識的標誌,作為組織的會徽。同年,英國倫敦動物園迎來了大熊貓“熙熙”,造成萬人空巷的場面。”隨後,這一令人震驚的現象引起了基金會的注意,他們如獲至寶,發現了大熊貓是個極具影響力的動物,從此,大熊貓便成為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個偶像性標誌。

  “我認為,除了它當時轟動的人氣,最終被選中,還因為它真的長得很可愛,如此可愛的動物,卻要遭遇瀕臨滅絕的悲慘命運,誰忍心呢?”阿來如是説。大熊貓的一黑一白,猶如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陰一陽,八卦中尋求調和的象徵,“這似乎也在時刻提醒我們,要讓自然、氣候、人文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讓大熊貓在這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更好地繁衍。總而言之,我們要珍愛自然。”

  徐剛為草木發聲:

  樹無聲 草不言但與人類命運相連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徐剛如此設問,他説,“每種生物都有它最適合生存的環境,中國西部四川等地,憑藉優良的自然生態,成為大熊貓生存的天堂。”

  在剛剛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作品《大森林》中,徐剛沒有專門寫大熊貓,但卻借對花草樹木的擔憂,表達了對大熊貓生存的思考。“它只吃箭竹,那如果箭竹死了,沒有了,大熊貓怎麼辦?”所以,歸根結底,保護大熊貓,首先就要關注它所生活的那片“大森林”。“樹木、花草參與人類的生存,也參與人類的死亡。森林的歷史,即為生命的歷史。”

  徐剛透露,由倫敦皇家植物園&&,80位專家執筆的首份《世界植物狀況》報告稱:科學界已知的植物種類總共為39.1萬種,小到蘭花,大到紅杉樹,其中有21%的植物面臨滅絕。徐剛心情沉重地説:“在所有的生物中,植物是永遠沉默的,它們中有很多都在消亡。所以,我希望有一天,草木也能得到像大熊貓那樣的關愛,它們的瀕危,也能受到重視。”(記者肖姍姍)

收藏
下載客戶端

蘋果IOS

安卓

iPanda熊貓頻道官方APP

iPanda熊貓頻道微信公眾號

iPanda熊貓頻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