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熊貓頻道消息(記者宋雪冰 吳婷 吳振宇 周義為報道)針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的最新報告,將大熊貓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對此評定,被稱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第一把交椅”的胡錦矗教授認為,大熊貓瀕危狀況仍在,目前是從“瀕危”向“易危”的過渡時間。
“熊貓教父”胡錦矗教授
胡教授表示,IUCN的評定是根據數據出發,從理論上做出的判斷,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致力於大熊貓保護所取得的成績。通過大批保護區的建立,將大熊貓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拯救工作上升至國家層面,從制度及管理上為大熊貓提供了庇護所,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熊貓家園,為大熊貓的生存及繁育帶來了新的空間。另外,退耕還林政策以及當地居民環保意識的普及和增強,也有效地保護了大熊貓的棲息地。
胡錦矗教授講解大熊貓分佈六大山
在大熊貓保護取得進展的同時,仍有諸多因素警醒著人們大熊貓瀕危狀況仍不可忽視。胡錦矗教授指出,“棲息地破碎化仍是大熊貓受威脅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全國大熊貓第四次調查結果顯示,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本就為數不多的大熊貓由於自然隔離及人為干擾被分割成30多個局域種群,個體生存仍面臨嚴重威脅,種群滅絕風險極高。”除此之外,保護區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及當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平衡等都是胡教授所擔憂的大熊貓瀕危的因素。
胡錦矗教授對大熊貓現狀表示擔憂
大熊貓從“瀕危”向“易危”過渡,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國家管理制度越嚴格越好,民眾的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地提高”,這是胡教授對自己鍾愛的大熊貓保護事業提出的倡導。
蘋果IOS
安卓
我有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