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維和官兵亮相世界20年 打造“窗口”和“名片”

 

CCTV.com  2010年12月01日 16: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1990年4月21日,我軍選派5名軍官參加聯合國在中東的維和行動,開啟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序幕。20年來,我軍先後參加18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1.5萬人次。從最初的5名軍事觀察員到今天1959名中國軍人戰鬥在聯合國9個任務區和維和部,在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過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印。

  頭戴藍色貝雷帽,佩戴藍色臂章——中國維和官兵亮相世界已有20年!

  20年來,維和官兵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認真完成聯合國賦予的各項維和任務,為祖國和軍隊贏得了榮譽。

  灼熱的非洲作證,戰火紛飛的中東作證……

  打造“窗口”和“名片”

  蘇丹,素有“世界火爐”之稱。那一年,中國維和工兵冒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創造了“中國速度”——用3天時間便將營地通往瓦烏機場的公路修築成戰區內最好的道路;在建造營地過程中,他們創下一天搭建一排板房的紀錄。在剛果(金),維和官兵20天內使一片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山坡變成了平坦整潔的營區,前來參觀的聯合國官員看著營區內嶄新的板房、平坦的操場、筆直的道路,嘖嘖稱讚這是一個奇跡。

  黎以衝突的硝煙尚未散盡,我國維和工兵營冒著危險在黎南部迅速展開排爆、工程保障和醫療救援等行動,排除未爆炸彈3500余枚。

  我工程兵分隊為當地民眾修築的橋梁被命名為“中國橋”。在剛果(金),維和官兵奮力搶救翻車民眾的感人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維和官兵駐地的半島被稱為“中國半島”。在黎巴嫩,當地民眾與維和官兵會車時,主動讓路鳴笛致意,常常揮手呼喊“China!China!”

  2009年9月1日,聯合國駐蘇丹特派團(簡稱聯蘇團)綜合保障處公佈了聯蘇團“優質工程獎”評選結果,中國第五批赴蘇丹瓦烏維和工程兵大隊在10個單項評比中獲得9項第一,並以領先第二名16分的絕對優勢獲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優質工程獎”。

  20年來,我軍廣大維和官兵以實際行動維護和平、支持重建、播撒友誼,成為中國軍隊在國際舞臺上“重要窗口”和“獨特名片”,贏得聯合國機構、駐在國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揚。

  迄今為止,我軍所有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官兵均被授予“聯合國和平勳章”。

  播撒愛心和友誼

  2008年初,隨著和平進程的不斷推進,蘇丹戰亂期間逃離家園的難民逐漸回歸,適齡兒童上學問題成為擺在當地政府面前棘手難題之一。經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維和部隊和當地政府的聯席協商,決定搭建帳篷學校,快速解決校舍緊缺問題,並且一致認為中國工兵在帳篷搭建上有著精湛的技術,能夠勝任此項工作。

  根據要求,官兵們對阿維爾市區六個不同擬建學校地點進行現地勘查,選擇適合搭建帳篷的地域,然後制定施工標準程序,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搭建任務。在小分隊自身工程任務重的情況下,官兵們先後出動機械車輛30台次,順利搭建6所帳篷小學。參加工程施工的戰士歐陽軍説,“雖然在施工中戰友們吃了很多苦,有的人手被帳篷的繩索磨破了,但是想到不久以後就能聽到校舍中瑯瑯的讀書聲,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

  6月1日兒童節,瓦烏市郊的科斯迪女子學校師生們載歌載舞,歡迎中國工兵的到來。官兵們帶著書包、文具盒、筆記本、鉛筆、足球等3000多件文體用品,來到這個基礎設施最差的學校。

  捐贈儀式上,州教育部長哈森告訴孩子們,“中國維和軍人是最有善心的部隊,每一批維和部隊在輪換時總忘不了從中國帶來我們急需的學習用品,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建設好國家,為蘇丹和中國的友誼做貢獻”。

  看著孩子們拿著來自中國的學習用品露出燦爛笑容,維和官兵們知道,這是中蘇友誼的明天。

  歷經長達14年的內戰後,利比裏亞國內基礎設施破壞殆盡,物資奇缺。中國“藍盔”部隊來到後,主動幫助駐地修建了“友誼”、“行政”等數條主要道路。此外,他們還積極向當地百姓傳授各種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中國軍人選派的一些懂水稻種植技術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種植。中國軍人的真情和友誼感動了許多當地人,他們把中國軍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呼喚和平與安寧

  人們不會忘記,北京時間2006年7月25日,中東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黎巴嫩南部希亞姆觀察員哨所執行維和任務時遭以色列空襲,不幸以身殉職。

  悼念的鮮花已經枯萎,告別的淚水已經擦乾。當我們一頁頁翻閱他用青春和熱血寫下的不凡履歷,一次次觸摸他獨特而豐富的情感世界,一步步丈量他雖然短暫卻熠熠生輝的人生高度時,心底的感動愈加強烈,心中的懷念愈加深切。

  杜照宇所在的希亞姆哨所位於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三國交界處,是此次黎以雙方武裝衝突最激烈的地區之一。

  在任務區的7個月裏,杜照宇先後巡邏150余次,累計行程1.6萬餘公里。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參謀長利雷少將稱:杜所在的哨所是完成任務最優秀的哨所。

  軍事觀察員輪換上哨,長哨最多7天,短哨最多4天。杜照宇的妻子李玲玲發現丈夫老上長哨,就在電話中問他:“你為什麼不按時下來,到後方基地好好休息一下呀?”照宇安慰她:“沒事的,我能挺得住,希亞姆哨所聯合國的標誌特別明顯,很安全的。”

  正是因為杜照宇的正直、勇敢、慷慨、大度,他和其他國家的維和人員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連利雷將軍的夫人都誇獎他:杜很完美,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

  7月12日,黎以爆發激烈衝突。由於安全形勢惡化,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決定,將位於黎巴嫩南部所有哨所的執勤人數由5人減為4人。17日,一名奧地利籍觀察員冒著炮火前來換哨,原有的5人當中有2人可以被輪換下哨。杜照宇內心十分清楚,撤下去將會遠離戰火,留下來則隨時都會面臨危險。杜照宇主動要求留下,讓正在生病的澳大利亞籍女觀察員和年齡較大的愛爾蘭籍觀察員先撤下休整。

  危急時刻,杜照宇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

  無情的炮火帶走了一個34歲的生命,卻帶不走這位剛強鐵漢的錚錚誓言:“軍人的職責不是製造戰爭,而是制止戰爭。”

  20年的維和征途,我軍先後有8名官兵犧牲在維和一線,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聯合國維和的使命和責任,讓全世界看到了來自一個古老民族的代表超越國家、超越民族、超越意識形態的情懷。他們如流星一樣隕落,卻讓和平的陽光照亮了世界更多的地方。

  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大事記(鏈結)

  1988年12月6日,第43屆聯合國大會一致同意中國加入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特別委員會。

  1990年4月,中國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遣5名軍事觀察員,開啟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序幕。

  1992年4月,中國首次向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由400名官兵組成的維和工程兵大隊,開創我軍成建制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先河。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成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負責統一協調和管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工作。

  2002年2月,中國正式加入聯合國第一級維和待命安排機制,指定了1個聯合國標準工程建築營、1個聯合國標準二級醫院和2個聯合國標準運輸連為聯合國待命安排部隊,承諾具備在接到聯合國派兵請求後90天內部署到維和任務區的能力。

  2003年4月,中國向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派出成建制維和分隊。

  2003年12月,中國向聯合國利比裏亞特派團派出成建制維和分隊。

  2006年4月,中國向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派出成建制維和分隊。

  2006年5月,中國向聯合國蘇丹特派團派出成建制維和分隊。

  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空軍襲擊了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位於黎巴嫩南部的希亞姆觀察哨所,包括中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內的4名聯合國維和人員犧牲。杜照宇是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犧牲的第八位中國軍人。

  2007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中國赴利比裏亞維和部隊,併為維和部隊題詞:“忠實履行使命,維護世界和平。”

  2007年9月17日,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官員趙京民正式就任聯合國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司令,成為首位擔任聯合國維和任務區高級指揮官的中國軍人。

  2007年11月,中國向聯合國/非盟達爾富爾混合維和任務區派出多功能工兵分隊,是聯合國第一支進駐該地區的維和部隊。

  2009年6月25—26日,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組織召開全軍首次維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新形勢下維和工作,在新起點上謀劃和推動維和工作科學發展。

  2009年6月25日,中國國防部維和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中國首個維和專業培訓機構建成,擔負我國維和領域的專業培訓、理論研究、國際合作與交流等任務。

  2009年6月28日至7月3日,中國與蒙古首次舉行代號為“和平使命—2009”的中蒙維和聯合訓練,這是中國軍隊首次與外軍開展維和聯合訓練,維和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得到進一步拓展。

  2009年11月19—20日,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在京舉辦“2009北京國際維和研討會”,22個國家和聯合國等6個國際與地區組織的政府、軍隊代表參加會議,各方深入探討聯合國維和行動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投入,倡導加強成員國在維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郝 悅)

責編:楊鑫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