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一架以色列直升機在加沙地帶上空發射火箭。當日,以色列軍隊繼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以色列戰機從27日開始向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迄今已造成至少300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加沙急救機構稱,這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攝
以色列針對加沙地帶的空襲已造成300多人死亡、超過1400人受傷。
同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為首的加沙地帶各武裝派別停火協議到期一週多後,以色列緣何對加沙地帶實施軍事打擊?開戰後路在何方?以色列、美國、英國等媒體對此作出各自的解讀。
“現實目標”
哈馬斯2007年6月從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手中奪取加沙地帶實際控制權以來,以色列外交部長齊皮 利夫尼和以色列其他一些官員多次公開表示希望推翻哈馬斯政權。這難免使外界在27日開始的加沙空襲行動和顛覆哈馬斯政權間産生聯想。
12月28日,加沙地帶南部拉法附近的儲油倉庫和藥品倉庫在以軍空襲中被擊中起火。當日,以軍繼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以色列戰機從27日開始向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迄今已造成至少271人死亡、900多人受傷。加沙急救機構稱,這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新華社發
不過,以色列《新消息報》分析師亞歷克斯 菲什曼説,以色列任何軍事行動的“現實目標”不是“把哈馬斯趕下臺”,而是“削弱它的軍事能力和統治權”。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目標一定是削弱哈馬斯繼續戰鬥的慾望,並在此基礎上達成停火協議,”菲什曼説。
英國《衛報》29日報道,以色列希望通過打擊哈馬斯人員,造成哈馬斯不受歡迎的局面。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9日報道,政治層面而論,以色列國防部長埃胡德 巴拉克將是以軍空襲加沙的最大贏家或輸家。如果空襲迫使哈馬斯同以方實現某種形式的停火,同時以色列南部不再處於火箭彈、迫擊炮彈襲擊威脅之中,那麼,身為以色列工黨主席的巴拉克將被本國民眾視為國家需要的領袖。反之,巴拉克的政治前途恐將慘澹,哈馬斯也將獲得尋求已久的威望。
以色列定於明年2月舉行議會選舉。民調顯示,總理選戰中,巴拉克支持率位居第三,遠落後於利庫德集團主席本雅明 內塔尼亞胡和前進黨主席、外交部長利夫尼。
重振威懾
空襲第二天,以軍在同加沙地帶交界的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坦克和步兵。不過,以軍堅稱不打算重新佔領加沙地帶,也不想推翻那裏的哈馬斯政府。
12月28日,一輛以色列軍隊的坦克在加沙地帶北部邊境地區就位。以色列國防軍當日在加沙地帶邊境地區部署了一個炮兵連。此外,數百名以軍步兵和裝甲部隊士兵已于當天被派往加沙地帶邊境。報道稱,此舉表明以軍正在為在加沙地帶採取地面行動做準備。 新華社/法新
談及自己參加的以色列內閣每週例會,以色列總理埃胡德 奧爾默特的發言人馬克 雷格夫説,會議中出現一種“能量”、一種“感覺”,即“顯示克制如此長時間後我們終於採取了行動”。
黎巴嫩與以色列2006年的衝突讓人對以色列的軍事能力産生質疑。
《紐約時報》引述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克 赫勒的話報道:“過去幾年間産生一種惱人的動蕩感,即是否有任何人仍畏懼以色列。”
“問題在於,人們過去不同以色列衝突是由於他們擔心後果。現在,這一地區充斥著針對‘紙老虎’以色列的挑釁言辭。這次行動試圖重新建立一種概念,即如果你挑釁或襲擊,你將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赫勒説。
《紐約時報》評論説,與同加沙地帶武裝派別達成新停火協議相比,以色列有更關切的問題,即擔心自己的敵人不如從前那樣畏懼自己。通過展示武力,以方希望能解決這一問題。
路在何方?
一些以色列官員28日説,以色列不擔心國際社會促使以軍過早結束在加沙地帶的行動,以色列對行動的時機掌握、打擊規模和出乎意料性感到滿意。
奧爾默特在28日的內閣會議上敦促內閣成員要有耐心。一些以色列官員説,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可能持續數周或者更長時間。
利夫尼28日發佈結束當前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外交出路策略”初步計劃。以色列《國土報》網站援引耶路撒冷一些政界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計劃中的選項同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衝突中的選項不同。
那些消息人士稱,以軍當前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將不會像以黎衝突那樣結束。以黎衝突結束時,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決定在黎巴嫩南部部署國際維和部隊。
“看起來,這次我們不會朝安理會決議方向行進,”一名消息人士説,“不僅如此,部署國際部隊的選項不適用。”
這名消息人士説,以色列政府眼下關於結束加沙軍事行動的選項只處於初始階段,行動將如何進展也尚未確定。
“他們還想在加沙繼續採取行動。我們只有在那以後才能知道哪種政治解決方案會適用,”他説,“哈馬斯今後幾天的反應和活動將對此産生重大影響。”(劉鵬)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