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日前的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上表現積極,提出了包括承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1000億美元緊急援助等救市措施,受到了美英等國的稱讚。麻生之所以在這次金融風暴中表現積極,其主要考量有三:
其一,為了自救。眾所週知,日本的外向型經濟決定了它是最不能承受外國經濟危機衝擊的國家。就拿出口的重鎮企業豐田汽車公司來説,日元每上漲1塊錢就會使它的盈利損失400億日元。事實上,豐田、索尼等出口企業的股票正因為日元漲價市值縮水而被大量拋出。特別是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日本也受到了直接影響,比如,美國雷曼兄弟的破産就使持有雷曼債權的日本藍天銀行的股價暴跌了20%,瑞穗銀行以及其他一些保險公司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見,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日本來説絕不是“隔岸之火”。
其二,吸取教訓。同樣的金融危機其實十年前在日本也發生過一次。當時因泡沫經濟時期投入房地産的資金不能收回造成壞賬,引發了1997年的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和山一證券的紛紛破産。如果日本“住專(住宅金融專業公司)”的壞賬可比成美國“次貸”,三洋證券可比作貝爾斯登的話,那麼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證券就好比是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
其三,兜售經驗。面對連續的金融機構破産,日本從1998年開始,通過了《金融機能安全措施法》和《金融再生關聯法案》,1999年還通過了設立30億日元基金的《金融穩定法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還因為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的破産,動用了公共資金暫時對這兩家銀行實行了國有化,這也是麻生此次向歐美國家介紹的經驗之一。
然而,遺憾的是,不知是日本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前未做宣傳還是美國當時不屑一顧,亦或是美國堅信“看不見的手”可以自動扭轉乾坤,總之,結果是沒能避免金融危機。現在日本在危機發生後兜售這些經驗,又能有多大效果呢?更何況,日本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究竟還有多大餘力救市呢?
這次麻生雖然在華盛頓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但是就麻生本人而言,經濟問題實際上還是選舉問題。麻生已經在刺激經濟方面黔驢技窮,現在他的內閣已經由“選舉看守內閣”變成了依賴經濟恢復來提高支持率的“經濟看守內閣”。其實,兜售經驗也好、派遣特使去亞洲國家也罷,麻生的所有動作都只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為國內選舉做“政治秀”。只可惜,在眼下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日本經濟已是泥菩薩過河,麻生恐怕也自身難保。(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日本室副主任 廉德瑰)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