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貪婪:華爾街危機的罪魁禍首

 

CCTV.com  2008年09月26日 16: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羊城晚報  

《時代》封面文章是《貪婪的代價》 

  令華爾街乃至全球金融界焦頭爛額的金融危機似乎還看不到盡頭,但人們已經可以確定它是“百年一遇”的災難。導致這場危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國《財富》雜誌執行總編安迪瑟威爾和資深編輯阿蘭斯隆,就這個問題在最新出版的美國《時代》週刊上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貪婪的代價》。該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如果你在應付似乎完全崩潰的世界金融危機時感到很麻煩,不必認為自己不行。形勢的確令人感到困惑,如果不是恐怖的話。即使像我們倆這樣加起來有65年在寫經濟方面文章的人,也從沒看過這樣的事情。一些最聰明最機智的人,比如那些掌管財政部和聯邦儲備金監察小組的人,在這次事件面前,也只能作出反應,而不是提前預見到問題。這是個未知的領地,沒有人想到會來這兒。

  令人恐怖的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華爾街的方法。該方法的特點是充滿這理論、數字、方程式、冗長的官樣文章,最後還有經濟合理化原則。(他們會説“我們怎麼能知道那些隱瞞自己收入和財産的人,在凈資産損失的情況下也丟下他們住房抵押不管呢?我們電腦模式裏沒有這樣的情況,這不是我們的錯。”)然後,另一個正確的方法,就是要問一問真正的問題所在:我們怎麼到了這一步?我們怎麼能擺脫困境?這些對普通人來説意味著什麼?深吸一口氣,聽我們努力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次金融瘋狂不僅橫掃華爾街也將擊倒各小城鎮,以及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將為這個後果付出代價。

  貪婪超過了恐懼

  恐懼在今天蔓延,是因為若干年來金融市場和很多借方根本就不知道恐懼。華爾街不用擔心規則,也不擔心風險,他們認為所有的風險都可以用像信用違約互換這樣的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神奇地抹去。無所畏懼是華爾街和小城鎮貪婪和無知的溫床。當貪婪超過了恐懼時,麻煩就來了。華爾街一直是一個貪婪之地,每隔十年左右就會遇到一些麻煩,但很快它又會忘記。

  這些以對衝基金操作者、融資收買者和神童們為特徵的新人群,用新的衍生工具製造了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巨大的自我毀滅機器。他們先創造了巨大的新財富,然後滋生了巨大的傲慢。這些新鍛造出的似乎是宇宙主人一樣的新老闆們,甚至還維護了自己荒唐的減稅權利:他們繳納的是15%的資産所得稅,而不是35%的個人收入所得稅。

  貪婪和無知結合在一起

  還在2003年時,沃倫巴菲特就説過,金融衍生工具是“大規模金融殺傷武器”。但是他當時知道什麼呢?他不過是個70多歲的守舊的警覺的人,一直在叫“狼來了”。可是,只有狼到了大門口的時候,人們才擔心“狼來了”,對不對?

  直到2006年秋季時,人們在買房時還毫無顧慮,因為我們相信房價會一直漲上去的。我們也毫無顧慮地去申請抵押貸款,因為房子的價值會上升。從沒想過房價會跌。

  在商業領域,總是會有錢去購買公司、不動産或者商人們想買的任何其他東西。而且華爾街還聲稱,這是安全的。因為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購買美國的金融産品,這樣風險就轉化給全世界了。

  然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金融國際化的另一面。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很多抵押和抵押債券是外國中央銀行買的。美國政府之所以要花大代價救這兩個公司,是因為擔心如果它不這樣做,外國人就不再支持我們的貿易和我們的財政赤字。

  你當然還聽過“次貸”這個詞。實際上,“次貸”是華爾街給“垃圾”取的一個好聽的名字。人們都知道這次危機是從次貸開始的。那沒錯,但是現在危機已遠遠超過這一范圍。那些認為房價受挫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人錯了。事實證明華爾街———這裡的“華爾街”是指金錢和投資的世界,而不是紐約的那個地名———的貪婪已經和無知結合在一起了。這裡的人製造、買賣和交易這他們自己都不理解的東西。

  管理層獲益,全民埋單

  現在,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為華爾街的過度行為付出代價。有些代價是由謹慎的人付出的,比如那些退休的人。他們辛辛苦苦積蓄了一輩子,但現在他們只能拿2%的利息,因為聯邦儲備局已經削減短期利率以刺激經濟、保證金融市場;納稅人也被困住了。據一名聯邦儲備系統的官員估計,買斷房地美和房利美花掉了納稅人的3000億美元———和在伊拉克一年半的花費相等。

  那些並不聰明或者什麼也不是的華爾街的夥計們,當初難道就不知道音樂會有結束的一天嗎?當然知道。但他們忍不住還是要那樣做,因為這是華爾街的經典模式。這種模式在經濟好的時候,是華爾街僱員們的夢想;經濟不好的時候,是消費者們的噩夢。因為你在拿別人的錢在賭博,贏了你可以獲得鉅額獎金,輸了是別人的錢,你還可以繼續去找工作。如果你特別聰明,比如像雷曼的CEO迪克富爾德,你還可以拿很多很多錢。在他的任期內,富爾德各種收入加在一起,達到4.9億美元(稅前)。很多利益和公司股票聯絡在一起的員工這次也遭難了,但富爾德不太可能去領救濟糧票。

  我們該怎麼辦?

  毫無疑問,現在不可能靠一次動作就能止住危機。全世界的銀行和金融公司都在努力逃出泥潭。重建需要時間、金錢和持久的關注。美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向市場拋出億萬美元遲早會讓市場穩定下來。

  考慮到今年是個政治年,“變革”也是個時髦的口號。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財長保爾森也説“原始資本主義已經死了”。

  但不管政治家要做什麼,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將會比以前更窮。我們在外國人面前失去信用,他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低息貸款。這會導致借錢的成本大大提高嗎?很可能。

  應付這個新世界需要千百萬美國人作出調整,我們只能靠自己的錢過日子,或者還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借太多的錢或者消費過度,你在任何金融問題前面還不至於那麼脆弱。記住,最危險的字眼是,“這一次,真的不一樣。”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災難一直都一樣,不過數字更大。

  錢克錦 編譯

責編:張仁和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