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際經濟發展走勢熱評:全球通脹 從潛伏走向現實

 

CCTV.com  2008年02月25日 06:51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訊 全球性通貨膨脹現象的蔓延備受關注,有專家甚至認為,這將是2008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之一。

  經歷了連續5年的較快增長之後,世界經濟正在面對物價普遍上漲這樣一個“副産品”——無論是食品、汽油的價格,還是教育、醫療保健的費用,都在日益上升。通貨膨脹的“星火”,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燎原”,許多國家的通脹率躥至創紀錄水平:新加坡達到25年來最高紀錄;美國創17年來新高;沙特阿拉伯處於16年來最高線;瑞士升至14年來最高點;一向強調“擠壓”通脹率的歐元區,今年1月也以3.2%的水平達到14年來最高值……這個單子還可以拉長。據高盛公司的統計,截至去年11月,全球通脹率為4.8%,比上年高出兩個百分點。

  種種跡象好似重演上世紀70年代,石油、工業原料、糧食等世界性商品呈現稀缺狀態所導致的世界性通貨膨脹。沿襲結構理論的分析思路,人們可以依稀感到,當初那種通貨膨脹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在不同國家傳遞的現象,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殺傷力”和“殺傷面”都可能更大。眼下全球市場的高油價、高糧價,勢必更容易、更迅捷地連鎖傳輸到其他商品的價格上,從而影響全球市場供求變化,衝擊世界經濟發展態勢。

  從國際貨幣數量角度分析,當前的全球高通脹與一些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密切關聯。美國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國際經濟項目主任斯蒂爾認為,美國正在向國外輸出通貨膨脹,美聯儲過於寬鬆的利率政策,尤其會影響那些仍然採取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挂鉤政策的國家。眾所週知,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去年9月以來累積削減利率2.25個百分點,大大刺激了消費增長;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美元的持續貶值又直接推高了石油等重要能源資源産品的價格。另外,日本實施多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也被認為對通脹的“普及”發揮了助推作用。

  全球性通貨膨脹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對不盡相同的課題。由於次貸危機陰影與通脹魔爪共存,歐美發達國家在促進增長和控制通脹的問題上進退兩難。在通脹率上升,同時經濟前景看淡的情況下,人們最擔心出現“滯脹”的前景,那幾乎是一種令人無計可施的局面——經濟下滑時,通過提息來控制通脹,就會加劇需求甚至就業的停滯狀況。歐元區當前更難,為了抑制通脹,它很難跟進美聯儲的降息政策,但是次貸危機的輻射,又使其急需刺激經濟的手段。美國則必須防止消費高企的形勢導致投資者傾售美國國債,從而進一步衝擊美元。

  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接過世界經濟增長“接力棒”的新興經濟體,面臨著既要確保經濟繼續較快增長又要控制通脹的重要課題。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由於未處次貸危機的“震中”,新興經濟體出現“滯”的危險系數要小一些。國際金融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當前需要重視資産泡沫化傾向,適度收緊貨幣政策,以防經濟“硬著陸”。很多學者認為,亞洲國家當前的日子還比較好過,因為亞洲國家能從較低的貨幣比價中獲得空間來抗衡價格壓力,並借此吸引投資者。

  歸根結底,確保經濟平穩,才能使抵禦通脹的貨幣手段發揮良效。因此,世界經濟今年最重要的任務應當是保持穩定發展。在此不妨聽一聽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裏茨近日對“潛伏”的全球滯脹發出的警告:至關重要的是,各國貨幣當局要對不斷增長的通脹壓力做出適度的反應——“擠乾”通貨膨脹未必很難,但是“滯”的代價必然很大,不可不防。 (吳綺敏)

責編:王玉西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