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戰鬥機攜帶的空艦導彈
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記述,中國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的任務。白皮書還指出空軍逐步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加強作戰訓練,提高空中打擊、防空作戰、信息對抗、預警偵察、戰略機動和綜合保障能力。2006年國防白皮書稱中國空軍努力加速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信息化空中作戰力量,提升空中打擊、防空反導、預警偵察和戰略投送等方面的能力。國防白皮書和其它軍事條令反映出防空任務包括進攻和防禦作戰一直被視為空軍的責任。重點在於進攻作戰、空中打擊和戰略機動(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聯合作戰行動),這包含把支持地面部隊作戰放置到更高級的優先任務上面。
保持進攻和防禦能力的整體平衡,重點放在空軍任務和作戰上,以及空軍與其它兵種對聯合作戰的相對貢獻將對空軍未來規模産生影響。2004年的中國國防白皮書號召優先發展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這包含對空中作戰能力予以更大投資。但是陸軍軍官在人民解放軍中佔據統治地位,因此狹隘的兵種考慮可能會繼續影響資源分配。
第五個觀點強調把中國空軍建設成為一支能夠打贏其它國家空軍的現代部隊。空軍建設最具雄心的基準是打贏美國空軍,次之是應對印度和日本的等國的現代空軍。空軍建設包含發展先進戰鬥力和加油機、預警指揮和控制系統飛機等力量倍增器系統。在部隊結構方面,中國空軍還應重點從俄羅斯採購額外的飛機,努力從西方為國內自行研製的平臺採購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採購作戰力稍弱的國産系統。
這五個觀點從不同角度思考中國空軍未來的規模。每個觀點表明了對中國空軍在國家安全中所發揮的作用適當的部隊結構的不同看法。但是在這五個觀點中,沒有一個觀點對未來空軍結構進行直接預測。實際上,中國空軍部隊的結構是政治程序的産物,它包括每一個觀點某些方面。
中國領導人如何評估國際安全整體環境,如何將資源分配到軍隊現代化建設將會影響空軍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預算和政策環境。領導人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再次評估可能改變現代化的優先權和資源。
例如,需要為臺海戰爭做準備一直是近幾年中國軍事開支增長的重要原因。如果台灣局勢變得更加緩和,國際環境相對有利,那麼需要增長軍事開支可不能令關注國內優先事項的領導人信服,如推動內經濟發展,減少城市和農村間的不平衡。另有一些跡象表明中國軍隊戰略人士開始關注台灣以外的問題,並呼籲建設一支能夠進行全球作戰的部隊保護中國的海岸交通線和擴展中國的全球利益。目前不清楚這種呼籲對國家領導人有多大的勸説力度。但是,中美關係惡化可能會促使中國加強對美國造成的潛在威脅關注,並加大對軍事現代化的投入。
其它影響軍事預算的因素包括中國能否保持快速的經濟增長,中國能否避免嚴重的經濟和財政危機,軍事開支與領導人的優先考慮事項的相對比重,人口老齡化對社會投入增加等。除非中國經濟崩潰,即使中國放慢兩位數的國防開支增長速度,中國空軍的預算很可能繼續增長。但是,預算限制仍將使領導人在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上作出艱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