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年終報道:核危機的陰霾為何久久不散

 

CCTV.com  2007年12月24日 16: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李宣良 王春生)美國總統布什第一次致信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美國情報部門發表報告稱伊朗在2003年就已停止核武器研製——2007年年底的這兩條新聞似乎使人們因為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而繃緊的神經有所舒緩,但籠罩在人類頭頂的核陰霾並沒有因此而消散。

  

      12月5日,在朝鮮首都平壤,美國助理國務卿、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方代表團團長希爾(前右)與前來送行的朝鮮外務省美洲局局長李根(前左)握手告別。希爾當天離開平壤,結束對朝鮮為期三天的訪問。 新華社記者夏宇攝

    2007年,第五輪、第六輪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相繼在中國舉行,經過反復磋商,朝鮮同意關閉和封存寧邊核設施,並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重返朝鮮進行必要的監督和驗證。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得以啟動,各方一致認為進展良好。這使人們有理由對六方會談及朝美關係抱有新的期待。然而,朝鮮核問題的前景還遠説不上“陽光燦爛”,一些深層次問題的解決不會一蹴而就。

  

      資料圖片:8月2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總統府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回答記者問題。內賈德當日説,伊朗核問題“已經了結”,伊朗已是一個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體系的“核國家”,將繼續推行其和平利用核能的計劃。 新華社記者徐儼儼攝

    相比朝鮮核問題的進展,伊朗核問題在2007年則更加一波三折。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聯合國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所規定的限期,在5月23日到期,但伊朗沒有按決議規定暫停鈾濃縮活動。儘管在伊朗有著重要商業利益的歐洲一直在積極斡旋,力爭使伊朗核問題朝著對話解決的方向發展,但美國一直堅持強硬立場,試圖通過制裁逼迫伊朗就範,並聲稱不排除採取軍事干預手段。然而,由美國16個情報部門聯合撰寫的報告認為,伊朗並沒有重新啟動核武計劃。這一頗為出人意料的信息,是否會讓布什政府重新審視自己的對伊政策,人們將拭目以待。

    與朝鮮、伊朗核問題引發的擔憂相比,部分有核國家開展的核武器實戰化研究和“逆裁軍”行動給國際安全和人類和平帶來的影響更加值得關注。

    自上世紀末有核國家簽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以後,核武器對人類的威脅並沒有減弱,相反,新型的第四代核武器正在孕育中,小型化和實戰化的新式核武器技術的日趨成熟,又為消除核陰影增添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美國核武器的實戰化趨勢在2007年進一步發展。繼2003年宣佈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後,美國明顯加快了新型核武器的研製步伐,公佈了核武器製造與研製設施的現代化改造計劃。美國軍方刻意模糊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之間的界限,在戰區作戰規劃中,兩者同樣被視為作戰支持力量,謀求逐步將核武器引入地區衝突之中,使核武器從“不可用”轉變為“可用”。

  

    資料圖片:俄制SS-26“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

    在加緊對日漸老化的核武庫進行更新之際,俄軍現在也明顯地加大了現有戰略核力量的建設力度。2007年2月,俄戰略火箭軍司令曾公開威脅説,俄戰略核力量已經做好了退出中導條約的準備,以對抗北約東擴及美反導系統逼近。俄軍在公開提出“先發制人”式核打擊戰略之後,已逐漸讓自己的核威懾戰略走向了透明;在恢復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的全球戰鬥巡航之後,還宣佈明年將舉行戰略核力量的大規模演習。俄美之間的“核博弈”,將使世界核裁軍進程充滿變數。

    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世界上40個以上擁有和平利用核能計劃的國家已掌握生産核武器的技術。更為嚴重的是,恐怖組織也在試圖獲取核武器,核恐怖主義的威脅日益逼近。儘管美、俄兩國提出“打擊核恐怖主義行為全球倡議”,國際社會正努力達成《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然而,核武器一旦為恐怖組織所掌握,對世界安全的危害將難以估計。

責編:李秀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