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訊 油價和糧食價格高漲引發了通貨膨脹在世界各國蔓延。
美國勞工部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CPI上升0.8%,遠超10月份的0.3%,為2005年9月以來的最高漲幅。
而歐盟統計局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3.1%,創下了自1997年1月該數據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僅如此,新興市場國家也不約而同地警示了通脹的到來。11月份,越南通脹指數高達10.0%,印度尼西亞為6.71%,巴西的 IPCA通脹同比指數在11月達到4.19%,11月俄羅斯的通脹水平預計將達11.1%。
油糧推升全球通脹
對於目前全球通脹形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國際油價上漲是此番全球性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
今年11月,國際原油價格突破了100美元的關口。雖然目前WTI、布倫特和迪拜的原油價格已經回到了80~90美元左右,但對建立在石油消費基礎上的歐美經濟産生了巨大衝擊。
而且,今年以來幾乎所有農作物都達到價格頂峰。《經濟學人》的糧食價格指數顯示,現在的糧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是這個指數産生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僅僅2005年以來,糧食價格上漲了75%。
事實上,糧食價格的上升同能源價格也有很大關係。國際能源價格的上升使得農民放棄種植糧食轉而進軍生物燃料市場,同時美國推動的生物乙醇計劃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裝滿一輛SUV車油箱所用乙醇需要消耗的玉米量,足夠供一人吃一年。
這些價格上漲迅速傳導到消費品上來。美國的消費者物價報告顯示,11月份能源價格較10月份上升5.7%。汽油價格大漲9.3%,電力價格上漲0.6%。
而佔CPI約1/5的糧食價格上漲0.3%,連續第二個月保持這樣的幅度。稻米的價格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具體原因有稻米出口國的歉收而導致的供應緊張,同時稻米消費國需求不斷加大。
而歐盟統計局在聲明中表示,運輸燃料、取暖油以及牛奶、奶酪和雞蛋對總體CPI的升幅貢獻最大。其中,食品價格漲幅從3.8%升至4.3%。
更多國際新聞: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