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初,蔣介石計劃在台灣籌組一支反攻大陸的精銳部隊“成功軍”,因遭美國的強力阻攔,最終泡湯。由於臺當局對這段歷史高度保密,此事儘管過去了50多年,大陸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內幕。
想擴軍“反攻大陸”
1949年末,蔣介石集團帶着63萬殘兵敗將和大批黨政官員逃往台灣。但急於反攻大陸的蔣介石感到,逃臺的官兵大多被解放軍打怕了,一時恐難形成戰鬥力,於是決定在臺另外組建一支精銳之師,作為反攻的先頭部隊。
經過反復思考,蔣介石把這支軍隊命名為“成功軍”,士兵主要從台灣島上徵召。1949年11月26日,東南長官公署在陳誠的主持下,在台北舉行了政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根據蔣介石的指示,討論了1950年在台灣島開展徵召新兵組建“成功軍”的問題。
經過一天的討論,會議決定1950年在臺籍青年中徵兵3。5萬人,組成3個師1個軍,名為“成功軍”。成軍後,蔣介石想請日本戰犯岡村寧茨、根本博等人幫助訓練,訓練完畢再配備美式武器,使其成為反攻大陸的主力部隊。
正當蔣介石準備緊鑼密鼓徵召軍人的時候,“中央銀行”卻傳出了壞消息。它在給蔣介石呈送的緊急報告中説,國民黨軍隊從海南、舟山群島撤退,人心惶惶,到銀行兌黃金的老百姓大為增加,有時一天之內兌出的黃金達萬兩。如果這樣下去,“中央銀行”將撐不下去。
蔣介石得到此報告,感到事態嚴重,專門召開財經會議商討對策。為了節約擴軍軍費,蔣介石決定讓軍隊參加一些工程建設,每月可創收台幣600萬元,以緩解經費困難問題。
美國讓臺軍大量裁員
美國經合署派到台灣的代表穆懿爾在了解台灣的經濟狀況後認為,台灣的財政狀況是由兩大問題造成的:一是軍費開支太大,二是“政府”官員太多。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大量裁軍和精簡官員。
1950年8月10日,美國駐臺“大使”蘭欽到任。他和在台北的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團長蔡斯將軍認為,一個小小的台灣島,難以承擔60多萬部隊的開支。於是,二人向蔣介石提議趕快裁減部隊,以緩解當前的困難,否則台灣經濟有可能崩潰。
蔣介石説,他和全體國民黨黨員的歷史使命就是反攻大陸,反攻要靠部隊去完成,裁減不得。不但如此,“政府”還要在島上徵兵,組建一支能攻善戰的“成功軍”。蘭欽、蔡斯問哪來的錢養這麼多部隊,蔣介石説車到山前必有路,慢慢想辦法。蘭欽、蔡斯不贊同蔣的做法,認為蔣介石能守住台灣島就很不錯了,反攻大陸不切實際。
7月5日,蔡斯向陳誠遞交美軍顧問團訓練國民黨軍隊的方案時,當面對陳誠説:“我們顧問團反復研究過,台灣目前保持60多萬人的部隊太多了,徵兵組建‘成功軍’更是錯上加錯,打仗的軍隊不在人數多,而在於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因此,我們建議你們走精兵之路,將原來的部隊縮編10個師,同時取消徵兵組建‘成功軍’的計劃。我們的意見,你們必須做到。如果你們不聽我們的,我國的軍事、經濟援助有可能來不了。”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