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台灣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台灣農民可來大陸從事個體經營

 

CCTV.com  2007年11月29日 19:48  來源:  
進入[海峽兩岸]>>

點擊查看視頻>>>>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11月28號,在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大陸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公佈了一項對於台灣農民到大陸創業的利好消息。就是開放台灣農民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申辦個體工商戶。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認為,推動這項措施是為落實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將為台灣的農民在大陸創業提供便利。那麼台灣農民在大陸可以申請成為個體工商戶到底會為他們的創業提供怎樣的便利?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為您做詳細的分析。那麼就這一話題,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嘉賓為您做深入的分析。這一位是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研究員孫升亮先生。您好。

    您好。這一位是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謝鬱研究員,您好。主持人好,大家好。

    好,在我們探討之前,共同通過一個背景資料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一起來看。


    11月28日,在國臺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副司長潘海民,發佈了有關台灣農民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國家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 副司長潘海民:“若干意見”充分考慮了台灣農民開展個體經營從事農業生産的特點。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為台灣農民申辦個體工商戶開設“綠色通道”,提供申請、受理、審批一站式服務,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當場准予登記,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我們相信,這一措施的出臺將為台灣農民到大陸有關園區設立登記個體工商戶提供法律上、制度上的保證以及便捷的服務。

    主持人:在解釋為什麼要開放農民在大陸申請成為個體戶的時候,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説。出臺這一政策,就是充分考慮到了台灣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特點。我想請問一下謝研究員,怎麼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大陸來開放台灣的農民在大陸申請成為個體戶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謝鬱:我想祖國大陸近幾年來,其實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盡最大的可能要照顧到台灣同胞的一些福祉和利益。其實一直在創造,就是台灣的農民到大陸來投資創業的這種便利的條件,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一些方便。咱們工商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就説,其實是照顧到,考慮到台灣農民的生産特點,那麼我們看台灣農民,其實它農業的幾個生産特點。

    第一個,一般經營的規模都比較小,通常是農民個體經營為主,家庭經營為主的這樣一個模式。

    第二個,他的投資成本相對也少,所以他的風險承擔力相對也比較弱。

    第三個,就是説台灣的農業,從他的農業技術和農業産品,現在都表現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這樣一個特點,所以他相對他的品質就比較好。

    第四個,就是台灣相對農産品的市場比較狹小,因為島內的人口和他的市場就限定農産品市場相對狹小。在這樣一個特點下,我想大陸方面開放台灣農民到大陸來申請成為個體戶,其實是為台灣的農民開創了一個新的一個投資的環境和一個投資的天地。

   

    主持人:如果將來台灣的農民到大陸來創辦他們的企業的話,通過這種註冊個體工商業戶的方式可以在哪些領域來投資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孫升亮:我覺得從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出臺的若干意見中來看,這個範圍還是很廣,大概是可以分成三類,根據農業和漁業的這種産業的特點,大概三類。

    第一類是他強調首先是種植業、飼養業、養殖業,這大可以理解,像種植一些花、水果,可以在大陸種植,還有一些飼養像一些家禽。還有養殖,包括一些水産的養殖,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就是對農産品和農副産品進行一些簡單的加工,也包括自産的一些産品直接設一個點,通過櫃臺進行零售,這也是可以的。

    當然在這一部分他排除了一個條件,就是説你如果像是煙草涉及到專賣或者特許經營的是除外,那麼除了這個,基本上我覺得是放開的。

    另外一類他特別強調了農産品和農業技術的進出口以及科技交流推廣這一塊,我覺得這個是對於當前的兩岸農業合作來説,這應該是一個亮點。


    主持人:那其實目前在大陸創業的台灣農民有很多,他們創立的企業也多達5千多家,那申請在大陸成為個體戶和成為傳統的台資企業,可以在哪些方面獲得更多的便利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謝鬱:首先第一個我想申請成為工商個體戶比他作為一個台資企業來投資在手續上,在申請審批的手續上更為的便捷,更為的方便。首先如果他作為一個台資企業到大陸來投資,他首先得根據大陸地區的相關的《外資投資法》和《公司法》等等一系列的經營的法律,他得提出他投資的規模,他的合同,他投資的章程等等相關的材料報請國家的有關外資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批准,他才能夠進行投資外資企業,其實這是一套相對來説還比較複雜的手續  。

    那麼現在他,如果台灣的農民以他小規模的,個體經營的方式到大陸來申請成為個體戶,他的手續就會非常的簡便,他只要依據我們相關的個體工商戶的暫行條例和一些地方的相關的規定的措施,那麼像他投資地的縣一級或者市一級的工商管理的管理部門進行一個登記,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工商個體戶,所以他的這方面的手續就要便捷得多。

    我想第二個不同,對他投資者本身的要求會相對門檻會低得多,那麼現在如果台灣的農民他只要申請成為工商個體戶,他就沒有這個最低的投資金額的限制,你可以很小規模的經營,比如説幾個人,8個人,不低於8個人,不小于3百平米這樣子,一個很小規模的經營就可以,而且對他們的資本也不需要經過什麼審驗資本,相關的這一系列手續都可以免去,所以對於台灣農民來説就更為便捷,更為簡單,也更為方便,就是説你可以很少的這種小規模的經營,也可以在大陸很快地就可以開展起來,對他們創業來説,我想是提供了更多更多的便利。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談到,現在在大陸創業投資的台灣農民是越來越多,那目前他們的創業投資狀況到底是怎麼樣呢?我們再通過一個短片一起來了解一下,一起來看。

    據了解,從1997年以來,大陸共在11個省區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

    其中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有福建、海南,黑龍江的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及省內所有農墾示範區,山東平度,陜西楊淩,廣東佛山,湛江,廣西玉林,上海郊區,江蘇昆山、揚州。截至2005年底,試驗區內台資農業企業已達1800家,合同利用台資20多億美元,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有福建漳浦、山東棲霞、四川新津、重慶北碚。

    《海峽兩岸》欄目的記者,曾在2006年到福建漳浦的台灣農民創業園進行了採訪。

    記者了解到,福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的規劃總面積有30000畝,創業園分為六個産業區,分別是花卉産業區、果蔬産業區、茶業産業區、漁業産業區、農副産品加工區以及農畜産品加工區。

    在這些區域中,花卉産業區是最有特色的區域。整個花卉産業區的規劃面積有6000畝,主要種植的品種是蘭花。區內引進了22套世界先進的設備,並從台灣引進了一些促使蘭花常年開花並使得花色豐富、花期較長的新技術,開發出了紅寶石、史密斯、夕陽紅等蝴蝶蘭系列品種35個,年産成品花500萬株,年産值達到1億3500萬元人民幣。

    主持人:在我們的記者對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農民創業園採訪的時候,台灣的農民都普遍的認為,説在大陸進行農産品的種植和生産,讓他們在台灣的低迷的農業市場上面解脫了出來。那二位怎麼來理解這樣的説法?在大陸來進行農作物的生産,進行農業方面的創業,能給台灣的農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孫升亮:那麼首先是看台灣現在農業,或者説農民當前的困難或者説困境在什麼地方,在我看來,他現在確實是內憂外患。那麼所謂的外患,那大家知道,在2001年兩岸先後加入WTO以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應當説對農産品是一個,壓力是比較大,因為按照WTO的一些規範,那麼發達國家的農産品可以更容易地侵佔台灣的農業市場,所以農民外在的競爭壓力非常大。

    另外一方面內部看,那麼這幾年台灣整個的總體的經濟環境不太好,再加上他的農業包括一些水果,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個特點,經常受颱風自然災害,容易受這些自然災害的影響,而且因為他是內需市場比較小,你即便是不受自然災害,如果你收得比較多,豐産的時候,那反而不值錢,甚至爛在樹上,因為它運不出去,內需市場狹小,這樣一個本身台灣農業的這樣一個困境,我覺得通過這樣加深兩岸之間農業合作,尤其是到大陸的,我們這裡工商總局特別推動的到我們的一些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農民創業園,讓他們在這裡找到發揮作用的這樣一個堅地,我覺得很好的解決了他正好是針對當前台灣農業遇到的問題。

    你比如説應對WTO壓力的時候,如果能利用台灣的資金和技術的優勢,跟大陸的土地、勞動力結合起來,那麼它的成本會降低,這樣壓力就小得很多。那麼另一方面他本身內需的市場小,容易受到天災甚至包括人禍的影響,到大陸以後這個前景就很廣闊,他的出口就不太成為問題,那麼他只要是説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他的一些點,把台灣的優勢,像他的技術、資金、人才跟大陸的這個方面結合起來的話,他的天地是比較廣闊的。

    主持人:那麼可以看出,無論是在開辦農業合作試驗區還是農民創業園,大陸方面可以説都為台灣農民在大陸創業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那麼現在又出臺了台灣農民在大陸申請工商個體戶這樣的措施,那二位認為,這樣的措施對於促進兩岸在農業方面的交流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促進作用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謝鬱:那我想這個對兩岸農業的合作和交流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正面的促進作用。

    首先第一個,兩岸農業的交流的規模,這個普及面就會進一步的擴大,從以前只是台資企業這樣一個形式,擴大到成為更為廣泛的,更為普及到各個地方的這樣子,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模式,我想這個從規模上來説會進一步的擴大。

    第二個,我想雙方的合作和交流會進一步的深化,因為我們知道,其實兩岸的農業,它的生産的形態是有一個互補互利的這樣一種模式,台灣的高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精緻農業這些等等科技方面的這些先進的經驗,會為大陸的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學習的模式,會增加我想大陸的農業的科技的含量,增加我們農産品的這樣一些技術的含量,提升大陸農業的競爭力。

    那麼對於台灣的農業來説,我想他們能到大陸來進行工商個體經營的模式,為台灣本身的農業也彌補了它很多的不足,像剛才孫主任講到的,它的投資的規模,它的市場的狹小,甚至它那麼大批量的高精尖農産品,但是他在運輸中,在他的外運過程中所消耗掉的這些損耗,都會隨著他們直接到大陸來投資經營,都會減掉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會去掉。那麼我想對台灣的農業來説,也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對台灣的農民來説,這是一個為他們開闢,新的一片創業前景的一個福音。

    主持人:那麼總之大陸方面出臺了這樣一個措施,為台灣的農民在大陸創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非常感謝二位嘉賓對以上話題所做的分析,謝謝。好的,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海峽兩岸》,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責編:劉莉岩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