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下午參觀了台灣故事館,回顧台灣早期民間生活的實況,以及他的成長記憶。尤其他談及這次下鄉四個月long stay傾聽民間聲音的感受,似乎讓馬英九更為貼近台灣本土的距離。 |
臺海網11月10日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下午參觀了台灣故事館,回顧台灣早期民間生活的實況,以及他的成長記憶。尤其他談及這次下鄉四個月long stay傾聽民間聲音的感受,似乎讓馬英九更為貼近台灣本土的距離。
馬英九昨天下午選擇在台灣故事館裏和台北的媒體茶敘,暢談他下鄉四個月的感想及成果,順便提出他在台北市長任內的政績。為此,他端出了一本名為“台灣向前行”的文宣冊子,闡述他對未來建設台灣未來的構想。
或許是過去行政官僚體系歷練及學者出身的緣故,馬英九免不了要提及他四個月來拜訪鄉鎮的次數、見到鄉親的人數、long stay長住過夜的日子、借住民宿的家數,以及接觸到的士農工商及各行業的人數及體驗到的行業辛勞。
不過,馬英九更為貼近民眾的證明,不在他所公佈的量化數字上,而在於他體驗民眾生活及工作的描述。不論是體驗當漁夫、學作農民、擠牛奶、作麵包,還是摘果梨,馬英九都確實感受到尋常百姓抱怨“錢真不好賺”的原因。
台灣中壯年以上的民眾,對政治人物記憶最深的,就屬“蔣經國勤政愛民”的事跡了,馬英九也嘗試著以謙卑的態度,透過生活體驗,去了解台灣人民的真正所需,很難論定,馬英九這樣經營基層的方式,能否真的在明年大選時得到回報,但馬英九的言行觀感,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切中台灣人民的感覺,貼近台灣本土的距離。
責編:王京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