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台灣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自成一格的眷村文化:當地台灣同胞鮮能涉足村內

 

CCTV.com  2007年10月22日 08:12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台北十月二十一日電 題 台灣寫真:眷村--我們心中永遠的家

    中新社記者 耿軍 王林

    週末的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位於高雄鳳山市的眷村環繞、佔地八公頃的“海軍明德訓練班”院內彩旗招展、人山人海,高雄縣首屆“眷村文化節”在此隆重舉行。

    記者專程從台北趕到高雄。對眷村史有深入研究的正修科技大學建築系顧超光博士引領記者首先參觀“眷村文化、文物特展”。簡陋的廚房,透出傳統女性辛勤持家的背影,老式唱機、鳳飛飛“國語歌曲”的黑膠木唱片、當年從大陸帶來的旗袍、皮箱、木箱,照明用的煤油燈、殘破的鍋碗瓢盆、發黃的證件、照片,舊軍帽、舊玩具,“每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感人故事”,顧超光博士邊説邊掀起一隻木箱蓋,箱內用毛筆寫有“杭州陳氏”,另一隻木箱內還寫有浙江一家藥店的名號。

    展覽的第一塊畫板印有這樣一行字:“竹籬笆內的春天”,道出眷村的由來。

    “眷村”的出現,是在一九四九年前後。國民黨軍隊撤到台灣,為安頓大量軍眷,就在軍營附近設置宿舍群。眷村成員來自大陸各省,語言,習慣,文化鮮受眷村外環境影響,當地台灣同胞鮮能涉足村內,其倫理概念,家族意識,中國文化感受,均與眷村外的社會有較大區別。久之,眷村四週形成一種無形的隔絕籬笆,有人曾以“竹籬笆”來形容居住于眷村人的封閉。有部電影就名為《竹籬笆外的春天》。

    參觀者有老少三代人,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坐輪椅前來。吸引他們的是特有的眷村精神與眷村感情。

    隨父親由舟山群島撤至高雄入住眷村幾十年的何念慈對記者説:“眷村居民有如膠似漆的濃郁感情,誰家有喜慶必定全村出動幫忙。村中有一家人買了電視機,每逢晚飯後,左鄰右舍就帶小板凳去他家看電視。男主人買來十支冰棍招待二、三十位小朋友,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共同分享。這天真無邪、快樂漫籮筐的回憶,您説美不美?”

    在眷村生活六十餘年的吳炳炎老人回憶:“眷村的除夕是令人難忘的。各家來自各省,飲食不同,四川麻酥鴨、寧夏鹵牛肉、東北涼拌皮凍,鄰居老嫂子們互送團年菜肴,融進熱忱、真摯、無暇的年飯,真香、真美。”

    隨身為中校營長的父親來臺的段伯森説:“當時眷村內的住戶均為軍人眷屬,且同為外省籍,家長們工作在一起,孩子們讀書、玩樂在一起,自然培養出一種心手相連的特殊感情。眷村子弟知道縮衣節食、量入為出,養成克勤克儉、堅忍不拔的性格。”

    “眷村文化節”除懷舊風情的眷村文物展、 圖片展和老歌演唱會外,還舉辦露天電影放映。三歲時隨父母從大陸到台灣入住眷村五十多個寒暑的林立欽回憶:“眷村初期生活清苦,放映露天電影是眷村人的一大樂事。記得當年戲院在報紙刊登廣告時常有一句‘請勿忘帶手帕’。《梁山伯與祝英臺》在眷村放映時,有些媽媽們竟然觀看了十多次,且看一次哭一次。”

    沒有世俗的煩雜,沒有所謂的文化污染而自成一格的眷村生活文化日益引起台灣社會學家的重視,高雄縣現在成立了“眷村文化發展協會”,收集保護眷村文物,編輯眷村人物傳記,舉辦展覽講座,他們還辦有一份名為《薪傳》的小報,顧超光博士應邀擔任協會的理事長,他説:“這是而後教育子弟的教材:飲水思源,感恩惜福。”

    高雄縣現有六十多座眷村。隨著城市改造,眷村不斷拆除,代之以高樓大廈。然而眷村特有的人文氣氛使許多遷出者仍懷念眷村生活。寥佳麗對記者説:“眷村鄰居會守望相助,不像大樓公寓那般冷漠。相親相愛、有請有義的眷村精神令人懷念。眷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家。”

相關新聞

高雄縣兩婦女染登革熱 疑與台南市有地緣關係
高雄市七成五消防車超齡 整個救火體系都有危機
"彈琴美女"竄紅高雄夜市 推廣古代中國樂器(圖)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會 謝馬搶提政策拉攏基層醫界
高雄十七青少年連搶超商 七成年犯共獲刑303年
高雄世界第6貨櫃港排名不保貨櫃量被鹿特丹超越

責編:劉莉岩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