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消息:德國世界盃已近尾聲,雖然離下一屆南非世界盃還有漫長的4年,不過各大洲已經提前打響了爭奪下屆世界盃參賽名額的暗戰,戰場就在德國的土地上。各大洲參賽球隊在本屆世界盃上取得的成績,將會直接影響他們在下一屆世界盃的名額分配。
各隊成績有喜有憂,參賽名額自然也會有增有減。
歐洲球隊在本屆比賽的出色表現,非洲擁有東道主優勢而且成績相對穩定,成績不俗的南美洲也是唯一能夠挑戰歐洲力量的大洲,因此這三個大洲在下屆世界盃名額分配上都會處於優勢的位置,不會有被縮減名額的擔憂,甚至還會有增加名額的可能。大洋洲也可能會因為澳大利亞的出色表現而保住0.5個名額,那麼遭殃的極有可能就是中北美區和亞洲區了。
今年的晚些時候,國際足聯將開會討論2010年世界盃參賽席位分配方案,這將是一次世界盃席位的重新洗牌,不過對於我們來説,實在沒有值得樂觀的理由。(葉慧)
中北美區可能減少
中北美區在本屆世界盃上均擁有4支參賽球隊,但僅有墨西哥一隊從小組賽突圍,這一成績與4年前兩大洲各有兩支球隊進入復賽相比,差距十分明顯。這樣的話,兩大洲不可避免地在4年後的南非世界盃名額分配上處於被動的劣勢局面。
中北美區在本屆世界盃擁有3.5個參賽資格,最終有4支球隊入圍32強。但在該地區,真正稱得上強隊的只有墨西哥和美國,其他球隊與兩者的差距較大。因此,在本屆成績較2002年有所下滑的情況下,不排除有被削掉1個名額的可能性,那麼,在2010年世界盃上,中北美區極有可能剩下2.5個參賽席位。
歐洲區不會減少
近幾屆世界盃上,歐洲區參賽名額呈現出逐屆減少的趨勢,從1998年的15個(含東道主法國),到2002年的14.5個(含衛冕冠軍法國),再到2006年的14個(含東道主德國)。
在本屆世界盃上,歐洲球隊顯示了強勁的復蘇勢頭,通過小組賽考驗後進入復賽階段的歐洲球隊達到10支,比2002年的9支還要多1支,到了4強階段,歐洲的優勢更加明顯了,因為世界盃已經變成了“歐洲盃”。這一成績是其他大洲難以比肩的,那麼在下一屆世界盃參賽名額上,國際足聯沒有什麼理由來減少歐洲區的參賽席位了。
亞洲區4.5個難保
亞洲區不僅要面對本屆世界盃成績不佳的壓力,而且澳大利亞“入亞”也是一個極具影響的因素。本屆世界盃上,4支從亞洲區出線的球隊全部葬身小組賽,反而是那支“準亞洲球隊”澳大利亞成功從F組突圍躋身16強。
不過澳大利亞的成功並不代表亞洲球隊能夠在2010年世界盃名額分配上佔到便宜。畢竟,澳大利亞是以大洋洲球隊的身份參加德國世界盃的,哪怕澳大利亞取得更好的成績,也只能算在大洋洲上,並不能作為亞洲足聯爭取增加參賽席位的籌碼。相反,亞洲球隊在本屆賽事取得的糟糕成績,極有可能導致亞洲區現有的4.5個參賽資格不保,甚至成為其他大洲爭搶席位的對象。
南美區不會減少
雖然南美球隊沒能在本屆世界盃上擁有至少1個四強席位,但也不能忽視他們在本屆世界盃上取得的成績,因為巴西、阿根廷、厄瓜多爾三支球隊躋身16強,南美洲成為了除歐洲外成績最好的大洲。
儘管2010年南美洲沒有東道主的名額優勢,但南美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一直保持著十分輝煌的成績,也是唯一能夠與歐洲球隊分庭抗禮的力量,國際足聯在2004年就曾為縮減南美區名額鬧出風波了,最終還是要向南美人屈服,那麼這一次也不可能拿南美洲的參賽名額開涮了。
非洲區可望增加
由於下屆世界盃在非洲舉行,南非作為主辦國,肯定佔去了一個參賽席位。如果屆時非洲區仍像2006年世界盃那樣只有5個席位,那麼其他的非洲球隊就只能去爭奪剩下的4個席位了,這是在近幾屆世界盃上成績穩定的非洲足協不希望看到了。因此,國際足聯極有可能從其他大洲劃出一個名額補給非洲區,那麼非洲區在2010年世界盃的參賽名額就有可能達到6個(5個預選賽出線名額+1個東道主名額)。
大洋洲區保住0.5個
也許其他大洲足協會對大洋洲的0.5個參賽名額“打主意”,但是2005年12月布拉特在東京就明確表示了,“大洋洲作為一個獨立的洲足聯,應該獲得與其他大洲足聯的同等待遇,保留參加進軍世界盃的席位和希望。”再加上澳大利亞在2006年世界盃上以大洋洲身份殺入16強的不俗成績,也會為大洋洲保住0.5個參賽資格增添不少的資本。不過,布拉特也有讓大洋洲冠軍隊參加亞洲區第二階段預選賽的設想,但這一想法還沒有得到討論和認可。
觀察:“第一世界”份額遞減
在過去20多年裏,世界盃完成了兩次擴軍的過程。第一次擴軍是在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盃,參賽球隊從16支增加到24支。足球欠發達地區(中北美區、亞洲區、非洲區和大洋洲區)獲益最大。由於在1990年世界盃表現出色,非洲區的參賽名額從2個增加到3個。亞洲和大洋洲“分家”是從1986年世界盃的預選賽開始。
自此之後,雖然大洋洲區擁有0.5個參賽名額,但卻因為要和其他大洲球隊打附加賽,而一直無緣世界盃決賽圈。第二次擴軍是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大洋洲依然保持著0.5個參賽名額。2002年世界盃上,由於日韓合辦佔去了兩個東道主名額,亞洲區的名額被增加到4.5個。到了2006年世界盃,亞洲因為日韓在4年前的出色表現,保住了4.5個參賽名額,成為最大的贏家。歐洲則再次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名額減到14個。
世界盃參賽名額分配方案變遷的歷史顯示,足球欠發達大洲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以歐洲和南美為代表的“第一世界”的地盤不斷縮小,1978年世界盃上,歐洲和南美合共佔有81%的份額,1982年擴軍之後減至75%,1994年減少為69%,1998年擴軍後又減少到62.5%,2002年只剩下59%。到了2006年,雖然德國是東道主,但歐洲和南美所佔份額卻跌至最低點:57.8%。
責編:于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