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體育日報消息:從第70分鐘到第79分鐘,佩克爾曼在9分鐘時間內用完了三次換人名額。第三次換人後的一分鐘,克洛斯進球了……
“我們有兩次被動的換人,足球就是這樣説不清楚,這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災難。”賽後,佩克爾曼被阿根廷記者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問,活像一個被推上被告席的嫌犯。
佩克爾曼的意思是,阿邦丹謝裏的受傷完全是計劃外的,如果他在的話,至少他在博卡就是個撲點球的高手;“裏克爾梅看上去有點累了”,佩克爾曼這麼解釋,事實上裏克爾梅在這次世界盃上的表現的確不佳,但這麼着急地換上坎比亞索,骨子裏還是顯露出佩克爾曼的保守和心虛。
“為什麼最後換上的不是梅西,而是克魯斯?為什麼?”阿根廷記者的提問有些憤怒,相信躲在看臺一角的馬拉多納也定會在賽後發出這樣的怒吼。
“這個(換上梅西)一直在我們的計劃和考慮之中,但是當時並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佩克爾曼的回答顯得如此無力,聲音漸變至零。
就像着急地換上坎比亞索一樣,我相信佩克爾曼當時腦子裏只有“熬過這十分鐘”的念頭;所以他不會想到去換上梅西加強進攻,而只會選擇克魯斯這個高點,他上去其實不是用來進攻的,而是用來增加防守時的高度的,肯定的。
佩克爾曼深知阿根廷後衛沒有高度,幾分鐘前他也清醒地看到1.94米的博羅夫斯基被換了上來。遺憾的是,一切都晚了。
博羅夫斯基和克洛斯的頭球接力,就像對這支充滿魔力的阿根廷青年軍發出了一張“死亡通知單”。
薩穆埃爾、薩內蒂,他們在某個鄉村別墅度假,或是在某個海濱浴場曬太陽,他們救不了佩克爾曼,救不了阿根廷,救不了馬拉多納,救不了梅西。
已經萬念俱灰的佩克爾曼還在那一個勁地強調“信心”:“我對這支球隊、這批隊員、這個陣容,一直深信不疑。一直到最後罰點球,最後那個球沒進,我都以為最後晉級的會是我們。阿根廷看上去正在最好的時候,可是現在卻突然沒機會了。”
是的,堪稱兩屆阿根廷青年軍“教父”的佩克爾曼沒機會了,這是他一手帶大的天才隊員,可惜他沒有包容整個阿根廷足球的心。他也沒有阿根廷足球浪漫詩意、華麗進攻的血脈,空把梅西這樣的天才放着,坐穿了板凳。
這就是阿根廷,又是那個把6比0狂舞塞黑的經典畫面留在世界盃上、自己卻被黯然淘汰的阿根廷。佩克爾曼沒機會了,但誰都知道,四年後,是阿根廷的世界。
那個時候,小羅該讓位梅西了,就像貝利該讓位老馬了。老天很公平,1982年,紅牌讓馬拉多納吃足了苦頭,2006年也要讓梅西“突然長大”,經歷刻骨銘心的痛。在2010年的南非,或許阿根廷隊可以對梅西期待更多,祈禱更多。
那個時候,該是誰來享受這豐碩的果實呢?比安奇説,他要兌現諾言,60歲前拼命工作,60歲後陪伴老婆;還有其他的阿根廷好教練嗎?
如果沒了,那就只能屬於一個人,一個在看臺上成就歷史上最偉大球迷的傢伙。
責編:張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