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日曆

【12月19日】哥本哈根沒有“句號” 只會留下一個“逗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之前就有不少預測,認為《哥本哈根協議》只能是一個政治協議,不會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現在看來的確如此。事實上,各國達成的共識是,同意在未來一段時間就應對氣候變化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等於把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時間向後推遲了。
【氣候大會大事記】 【各方難掩失望情緒】 【氣溫上升2℃ 我們的地球將會怎樣】

【12月18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十二天 並非終點

  為期12天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8日迎來最後的關鍵時刻,超過110位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出席領導人會議,尋求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由於在此前的會談中各方仍有分歧,因此直到領導人會議開始,各方談判代表仍在為協議文本進行著艱難磋商。

【氣候大會上演“三變”拍案驚奇】 【加快文件案文磋商工作最緊迫 最關鍵】 【溫家寶會見聯合國秘書長】

【12月17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十一天 “纜車已經重新啟動”

  有著“馬拉松”式會議之稱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17日進入關鍵的“沸點”時刻。能否讓全球約120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的首腦在18日大會閉幕當天簽署一份最終協議,將取決於今天的談判。時間所剩無幾,但問題還有很多。

【氣候峰會進入最後階段 仍有4大關鍵問題需解決】 【環保人士:加拿大政策“拖後腿”】 【氣候峰會陷入嚴重危局】

【12月16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十天 突生變數

鋻於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一階段會談進展緩慢,各方普遍對15日開始的第二階段高級別會談寄予厚望。然而16日的大會卻突生變數,主席國丹麥違反程序自作主張試圖將一份私下擬訂的協議草案強加給大會討論,引發激烈交鋒。

【中國願將援助讓給他國先用】 【非洲“完全被邊緣化” 不滿談判進程】 【大會主席警告説談判有可能失敗】

【12月15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九天 十字路口

   由於電腦註冊系統故障等原因,成百上千的各方代表、媒體記者和環保人士15日被迫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所在地貝拉會展中心門口排起長龍,等待通過安檢入場。與入口處緩慢前行的人們相比,已經置身會場內的人們卻仿佛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大會進展遲緩,各方爭執加劇,通往最終協議的道路,究竟何在?

【氣候變化最大受害者——非洲】 【發達國家“耍太極”激怒非洲代表】 【氣候大會達成共識迫在眉睫 抗議持續升溫】

【12月14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八天迷霧重重

  經過一天短暫的休會調整之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4日進入新一階段的談判。儘管大會此前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這些進展顯然很脆弱。基於對發達國家的強烈不滿,一些發展中國家在14日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講話,大會前進的方向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

【歐盟減排力度:一年不如一年】 【“南北”激辯 中國堅持立場】 【富國能否&&深度減排是氣候大會成敗關鍵】

【12月13日】中方駁氣候變化領域中美共治 批美代表"缺乏常識"

  針對氣候變化領域所謂“中美共治”的提法,何亞非指出,氣候變化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兩國分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一和非附件一國家,責任和義務有本質區別。

【中國代表團: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 【發達國家無誠意】 【與會人數無奈“瘦身” 】

【12月12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第六天進展艱難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日迎來了第六天,預定12天的會期已達半程。儘管會議至今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圍繞關鍵問題的爭論和談判仍在繼續,仍在升溫。哪怕是點滴進展,都步履維艱。  

【官方草案露端倪 措辭含糊引爭議】 【雙軌制確認】 【歐盟將提供72億歐元氣候援助】

【12月11日】氣候大會天天談:美國“很忙”

  被全球共同視為氣候變化談判關鍵角色的美國,其代表在哥本哈根自然很忙。美國代表忙著在各個會場解釋他們那套不通情理的邏輯、忙著向各路媒體發表一些總能遭到廣泛抨擊的言論,以至於忙到沒空參加專為談判關鍵方組織的新聞發佈會。

【各方“正在進入談判狀態”】 【索羅斯建議動用發達國家特別提款權】 【丹麥草案惹眾怒 中國仗義執言】

【12月10日】氣候大會天天談:針鋒相對第四天

   曾經表示要將溫室氣體納入管理體系而受到歡迎的美國環境保護署官員,9日來到哥本哈根後卻立刻轉移話題,不談美國該如何實際行動,卻説關鍵問題在於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這立刻受到了多方針鋒相對的回擊,哥本哈根大會上的交鋒愈發激烈起來。

【"偏心草案"激怒發展中國家】 【“丹麥草案”為討論用非正式文件】 【新研究:歐盟減排40%“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