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漢皇故里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建設淮海經濟區較強省際邊界城市看沛縣城市崛起

CCTV.com  2008年06月12日 10: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  

  建設富有現代氣息和發展魅力的淮海經濟區較強省際邊界城市的城市,打造綠意融融人居空間,一直是沛縣人不懈的追求。

  今天的沛縣人正在向這個目標努力著。不斷更新的城市化理念,城市功能的不斷豐富和完善,為城市拓出了一條愈來愈寬闊的開放之路。無論是沛縣人,還是外地來客都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稱讚:“沛縣城市變化真是太快了!”

  2004年,沛縣從實際出發,響亮提出“實施城市崛起戰略,五年再造一座新沛城”的口號,在城區面積36平方公里的基礎上,用5--7年的時間,使城市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人口50萬,輻射半徑50公里,建成淮海經濟區較強省際邊界城市。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和靈魂,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方向和質量。沛縣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制定了新一輪城市規劃,科學地作出了“建設新城,改造老城,激活副城”的戰略部署。

  如果説,規劃上的高起點、大手筆體現的是魄力和膽識,那麼實施中的高標準、嚴要求顯現出的則是決心和力度。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原則,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強化規劃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嚴格項目報建程序,依法審批基建項目。城市建設嚴格按照“組團、連線、成片”的開發思路,以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為突破口,實行“組團式”與“連片式”開發相結合,使新城、老城、副城有機地融為一體,市政功能逐步完善。

  困擾城市建設的最大難題是缺乏資金。沛縣的領導認為,城市建設不脫離政府投入的“襁褓”,就難有大手筆、大動作、大改觀。沛縣立足自身實際,採取“多條腿走路”的方法,拓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渠道,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銀行融資、引進外資、吸納民資、股份合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市場化、多元化城市建設新路子。 他們將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環境設施、市政設施等各類城市資産和土地資源全面推向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辟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2005年,採取BT、BOT等方式和中國廣廈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合作,投資1億多元加快了新城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自我積累、自我增值、滾動發展是沛縣在籌集城市建管資金上走出的又一步妙棋。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建設誰受益”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大力推進土地有償使用,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方式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對市政設施維護、部分道路廣告經營權、綠化管養等實行有償轉讓。2004年以來 ,先後引進數十家公司參與房地産開發、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以及街道、廣場等市政工程建設。

  沛縣將老城區以北的經濟開發區定位為産業新城區,建成淮海經濟區腹地的現代製造業中心、區域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新城區高新産業、商貿流通、文化教育、生活、服務等區域既科學劃分,又融為一體,兩者相得益彰。

  新城建設本著“以人為本、以水為源、以綠為重、以園為景”的原則,集中精力,全力推進。2004年投資15億元,實施了新城區56個基礎設施重點工程。2005年,投資12億元,實施了以“九路兩帶十五園”為主的45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東風東路、更新中路、鐵東路等15條道路的修建、維修、亮化工程全部完成,江南綠洲、紫荊花園、風光地帶等9項充滿人文色彩的住宅小區全面竣工,集污管網、尾水導流、濱水觀光帶等市政公用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了深圳路以南、正陽路以西、北環路以北及中心大道以西所有路網建設;完成了熱力、燃氣、弱電、上下水、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做好了地表水廠、集污管網等工程的設計施工。今年,沛縣還將投資20億元實施“九路一橋”等36項城建重點工程。

  利用廢舊窯場,建設佔地近1000畝的新城中心森林公園,培植沛縣最大的苗木基地,配套建設學校、醫院、賓館、遊樂場、垂釣中心等。形成了“城在園中,水在城中,樓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建設格局。

  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近年來,沛縣城市文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而發展的背後是先進文化思想的支撐和保障。

  沛縣人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既注重城市的歷史文脈,又注重現代色彩,使之交相輝映。挖掘漢文化資源,按照觀賞性、娛樂性、實用性融合統一的原則,斥鉅資先後興建完善了融漢街、漢城公園、高祖原廟、歌風臺等大型倣漢建築于一體的漢文化景區,大大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內涵,沛縣漢城已成為劉邦故里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

  做足做精老城,堅持改造一片,挖掘一片資源,産生一片效益,享受一片環境;完善老景觀,打造新亮點,提升城市品位。

  大力發展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因地制宜地發展建材、裝飾、服裝、家電、通訊等一批專業市場。投資3億元建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較大的金鳳凰建材裝飾城,投資4億元建成了沛縣溫州商貿廣場,使小商品、五金、食品、服裝批發輻射到蘇魯豫皖周邊10多個縣市。積極培育新型流通業態,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的生産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仲介諮詢等新興服務業,旅遊、房地産、文化娛樂等娛樂服務業,把老城建成輻射力較強的區域商貿中心。目前全縣商貿服務業總經營面積已超過80萬平方米,老城區擁有蘇果、上海農工商、華聯等大型超市商業企業48家,年商品交易額20億元。

  生態是城市新的競爭力。沛縣以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全國生態示範縣為目標,積極推進城區綠化增綠量、出精品、園林化,農村綠化上水平、出效益、産業化,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高標準綠化兩條新建道路。綠化新城區更新路、老城區東風東路,增植行道樹,種植花木,使城區達到“一路一樹種,一路一景觀,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提升小區綠化標準,對康居小區、紫荊花園、江南綠洲等20多個居民小區進行高標準綠化,綠化率達37%以上;建成了城區中心廣場、紫荊廣場、濱水觀光帶等20多處街頭遊園綠地和休閒娛樂場所,新增綠地80多公頃。目前,沛縣城區綠化面積已達217公頃,綠化率達41.9%,人均公共綠地10.98平方米。生態示範區創建26項指標全部達到全國生態示範區二類地區的考核標準,今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驗收。

  綠色,在美化人居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優化了沛縣的投資環境,提升了沛縣城市的發展張力。沛縣人在親手締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環境的同時,強調以人為本,把生態環境也作為引資納客的一枚籌碼。在這片項目密集的土地上,凝結著沛縣人對環境獨到的闡釋:“環境出形象,環境出效益,環境也是生産力。”

  沛縣城區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沛縣的寸土寸金卻不是只留給商家和工廠。在沛縣人看來,犧牲了生存環境,小康就無從談起。優美的環境和發達的經濟,是全面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雙輪。

  早在三年前,沛縣就曾經為保護環境拒絕過一個2000萬元的投資項目。為此,沛縣人付出了一筆不小的補償金,但這筆補償引出的是“生態優先”的理念。面對許多有污染但能為地方經濟帶來滾滾財源的企業和項目,沛縣人不為所動,婉言相拒。

  沛縣城市建設的人本精神還體現在,為市民建了30多個“小遊園”,設置了200多處公用讀報欄、宣傳欄和健身設施,政府還為一個個公共設施出鉅資“買單”,大大提高了沛縣的城市品位和城市魅力。

  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沛縣是首批江蘇省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示範縣”的目標,沛縣積極參與全省“城管創優”活動,力爭在蘇北率先達到優秀級標準。

  良好的城市環境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又為城市的崛起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近年來,沛縣先後吸引了香港協鑫集團、無錫益多集團、中國廣廈集團、太平洋集團、深圳芭田公司等一大批外地企業來沛投資。2005年,沛縣共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0多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個,總投資120億元。全年財政收入8.5億元。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工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紛紛落戶新城區,搭起了現代化新城的框架。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城市建設的新理念、新實踐、新變化,使沛縣城市不斷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沛縣,一個充滿現代化氣息的環保型、花園型、和諧型重化工業基地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正在淮海經濟區崛起。

責編:趙旋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