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女冰育才面臨"四座大山" 偽劣護具導致傷病纏身

 

CCTV.com  2008年12月09日 17: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黑龍江晨報  

  早就聽説,現在的冰球苗子不好找,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敢也不願讓孩子從事這項運動。但當記者走進這群從事冰球項目的孩子們中間時,還是會感到有被重重一擊的感覺。

  這些小孩子幾乎在過著黑白顛倒的生活,記者親歷了她們深夜10點訓練的過程。有的小隊員在打著哈欠,也有的人雖然上冰前有些精神疲憊,但走到冰場後立刻變得活躍起來。這些打冰球的女孩子比想象中瘦小——這只有在她們脫掉厚重的護具以後才能看出。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傷,本來傷病對於運動員並不陌生,但外界有所不知的是,這些傷病其實本可以避免。年齡尚小的她們,即使受到衝撞也不會給年齡相倣的隊友帶來太大傷害。傷害她們的不是別的,而是所謂保護她們的護具。這些女冰小隊員的家境普遍不好,好一點的護具價格又很昂貴,學校也無法為孩子們提供護具,這些90後的小孩只能忍受著自費得到的廉價又低劣的護具。在這種現狀下,一直熱愛的冰球變成了她們的一種煎熬。

  即使這樣,這群90後的小孩子還是表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我們都不好意思再伸手向家裏要錢了,父母也不容易。”

  這群女冰小隊員年齡參差不齊,她們中有本應該畢業的人,卻因為遲遲找不到打球的地方而要留在學校裏。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沒有被國家隊選中,她們可能真的要離開深愛的冰球,進入社會。而在這個高學歷者都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她們要怎麼樣走下去。如果連她們都逐漸離開了冰球,誰來接女冰這一棒?

  每到晚上9點,哈爾濱體育運動技術學校的門前就會人來人往。女冰的小隊員們到了這時就會在樓道間跑來跑去,互相喊著穿護具,再一起扛著球桿、拎著冰刀在夜幕下走向鄰樓內的冰場。

  這是女冰的小隊員們在晚上10點前上冰的場景,利用休息時間訓練對這群90後的小隊員來説已經不是奇事。有時她們還要接受晚上12點下冰,第二天早上5點繼續訓練的“折磨”。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冰球風靡整個東北地區,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聯賽’,場場爆滿。如今,冰球在中國的受關注度幾乎達到了“冰點”,破冰之旅更加艱難。目前全國十幾億人,真正打冰球的只有200多人!而且後備人才的培養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校長曹東華説。

  而場地有限,不過是這所學校面對的眾多問題之一。

  只有一個區還在輸送人才

  哈爾濱體育運動技術學校,被當地人稱呼為體育中專,這裡是主要為冰雪項目輸送人才的基地。在雙人滑項目中,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以及張丹/張昊均出自這所學校。至今,學校的墻面上還貼著這些冰雪偶像的圖片。這對於將成為未來冰雪人才的學生來説,是種積極的榜樣作用。

  但是滿墻的宣傳板,卻難見一張女子冰球的圖片。相比于花滑、短道速滑等多次奪金的項目,女子冰球已經遠落後於國際先進隊伍。更嚴重的是,為國家隊輸送人才的體育中專,現在也正面臨生源緊張的窘境。

  過去哈爾濱有女冰隊伍的區有4個,算上冰球俱樂部的業餘隊員,在上世紀90年代末哈爾濱市從事女冰項目的人約有300多人。據已入選國家隊10年的孫銳回憶,那時如果被選進國家隊,會興奮得睡不著,因為競爭很激烈。現在,只剩平房區還存在自己的女冰隊伍。每年體育中專要招進大約20名新學員,如今為了擴大選材面,學校已經將一些冰球俱樂部的冰球愛好者,也納入到選拔範圍裏,而算上這些業餘愛好者,哈爾濱市從事女冰的人數不過80多人。而就是這樣的情況在黑龍江省還是最好的。現在齊齊哈爾只有個人在搞女子冰球,已經沒有一所正規學校培養球員。齊齊哈爾只有兩人效力於國家隊,不過兩位新人連三組都打不上。

  人數急劇下降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選材標準有所下降。據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長于天德介紹,在加拿大,冰球運動員的選拔是優中選優,只有被冰球項目淘汰的運動員,才會考慮選擇其他項目。而在國內,冰球運動員的選拔標準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要求。于部長在談到選人標準時説:“現在我們挑國家隊隊員,即使身高不足1米6,我們也會選。因為沒有太多隊員供我們選擇。有時招上來的國家隊隊員,卻還要主抓他們的基本功,因為此前的訓練實在不夠紮實。”

  訓練被擠到半夜場

  雖然相比于國外,國內的冰球隊伍數量屈指可數,然而哈爾濱市目前可用冰場只有一個,因此現位於體育中專院裏的冰場,一直被幾支隊伍輪流使用。

  為了保證體工隊專業運動員的訓練質量,為了給冰場創收,冰場的黃金時間段只有體工隊或是冰球俱樂部的人員在使用。而學校只有聽從安排,將自己學員的用冰時間安排在別隊的休息時間。

  於是,每天小隊員們只有兩個時間段才有冰可滑:或者是晚上10點至12點,或者是早上6點到8點。而據曹校長透露,有時學校的教練們為了能讓孩子們多上冰訓練,早上的訓練時間還要提前到5點。而且,冰場超負荷運轉,也造成了冰面質量的下降。冰面劃痕很重,很容易給冰上的小隊員帶來危險。

  同體工隊以及冰球俱樂部不同,這群年齡在12歲至17歲之間的體育中專學生,白天有自己的文化課時間,在晚上10點後以及早上5點到7點的這段時間都是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如果清晨訓練,孩子們必須在剛剛下冰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教室上文化課。如果深夜安排訓練,小隊員們又要在睡意到來時,套上護具來到冰場。

  “早上5點起床,為了讓自己在短時間內立刻清醒,我們要在屋裏放DJ舞曲,這樣就能馬上精神了。但是下冰後還要去上課,經常會有上課打瞌睡的時候,老師又不讓睡覺,整個上午就處於半夢半醒狀態。”一位女冰小隊員説。

  作為哈爾濱唯一一所給國家隊輸送人才的體育運動學校,孩子們連上冰的時間都保證不了。

  沒有教練導致隊伍解散

  原來哈爾濱市的4個區都有過女冰隊伍,然而現在道裏區、道外區以及原動力區的隊伍都已經解散。道外區隊伍解散,是因為教練去北京做個體經商去了。隊伍沒有教練就得解散。同道外區類似,其他區的隊伍也出現了教練員改行。

  體校的師資力量也在經受著物質社會的考驗。

  哈爾濱體育中專原來有兩名教練,對於這20名學員來説,兩名教練的配置也相對合理。然而由於個人原因,其中一位教練現在已經離開了學校。如今跟這群90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只有前國家隊隊員黨紅。兩個月前,黨紅的薪水剛剛漲到2400元,而在北京,在一家冰球俱樂部執教,月收入可以上萬元。

  黨紅6年前就來到了這所學校,擔任女冰主教練也有5年之久。現在,這位前國手已經為國家隊培養過13名球員,但如今仍然要為不合理的上冰時間,為隊員每天的基礎訓練花費心思。

  黨紅説如今支撐自己繼續幹下去的,完全是出於對冰球的熱愛。她希望自己身上沒有實現的夢想,可以延續到孩子們身上。黨紅在這座中專學校挺了6年,而她的那一批國家隊隊友,如今沒有一人在從事這項運動。

  偽劣護具導致傷病纏身

  上冰時間得不到保證,教練也只剩一人在堅持。然而現在對女冰隊員來説,急需解決的問題還不止這兩點。“我們的護具已經不能再破了,該有的護頸沒有,護胸因為身體發育不合適了又不能換。因為換護具已經跟家裏要了太多的錢,現在我已經不好意思再要錢了。”一名小隊員説。

  小隊員們對於冰場上因為保護不善而發生的意外事故非常熟悉。據孩子們介紹,曾經有位加拿大球員,因為沒戴護頸被球打到脖子後當場喪命。不過現在,大部分小隊員仍然沒有護頸。

  冰球在國外是一種貴族運動,運動員整套護具不下1萬元。然而現在,從事這項運動的女冰運動員,家境卻普遍不好。一支好的國外球桿要600多元,為了省錢,隊員們通常會選擇300元的國內球桿,而國産球桿的壽命不過一個月而已,一個月過後,小隊員們就又要考慮跟家裏要錢買球桿了。剛買的厚厚護膝,在經過每天的磨損後如今也變成了薄薄的一層,幾乎沒有了保護的作用。質量不過關的護具,給隊員們帶來的後果就是每名隊員都或多或少有傷病。膝蓋韌帶撕裂、腳踝積水,對這些90後小孩來説並不陌生。

  每天握著已經叮噹作響的球桿,披上嚴重磨損的護具,在深夜上冰的小隊員,內心卻依然懷揣著美好的冰球夢:“我希望以後能成為齊雪婷那樣的後衛。”“我覺得國家隊裏孫銳最厲害。”“金鳳玲還經常到宿舍看我們呢。”在她們宿捨得床邊,寫有“我的未來不是夢”字樣的勵志名言。在下鋪橫臥時,小隊員們還能看到學姐們寫在上鋪床板上的字句:我要去加拿大打球,成為最出色的球員。 侯佳婧

責編:劉立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