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生人手少,健康檔案建得緩慢;部分市民不知健康檔案有何用,不願配合;上門建檔經常遭遇空門……針對本市全民建立健康檔案過程中出現的部分問題,市衛生局表示,將和有關部門積極協調配合,調整和完善工作方法,確保年內實現全民建檔的目標。
建檔過程困難不少
“在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實現全民建立健康檔案,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社區醫生人手少,市衛生局將動員社區對口的大醫院的專科醫生或醫科大學的高年級學生支援,充分利用衛生資源參與。
“一些居民不願開門,是不認識社區醫生,醫生需要跟居委會配合,可由居委會的人帶著上門。”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有社區醫生反映經常遭遇空門,那就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考慮到全部面對面建檔有困難,可以從計生系統、學校等建有健康檔案的地方採集部分市民的信息。
電子版與大醫院聯網
“我從不在社區看病,建檔案有什麼用?”衛生部門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市民不配合建檔是因為不知道健康檔案有什麼用處。
目前北京的社區衛生運行機制已經改革,今後社區醫生將承擔起管理慢性病人、保證社區居民少得病等職責,提供上門巡診等服務,而一切服務的基礎就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有了這個檔案,社區醫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管著多少居民,生活方式需要怎樣調整,哪幾戶需要定期量血壓……
今後隨著網絡逐步健全,這個檔案將變成電子版,與大醫院實現聯網,去大醫院看病,只要提供一個編號,你的家庭成員情況、病史、社區診斷情況、在其他醫院接受過什麼治療就一目了然。出臺辦法保護隱私
“我把自己的健康狀況告訴你了,不會第二天就有很多賣藥的給我打電話吧?”健康隱私被泄漏,也是很多市民在填寫健康檔案時的擔憂。
衛生部門表示,目前正在與檔案部門溝通,要制定和下發《健康檔案管理辦法》。對於什麼人有權查看健康檔案、檔案的涉密情況、有關人員泄密的處罰辦法等都要做出規定。此辦法將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健康隱私權。
責編: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