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具有發病急、常留後遺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是醫學界公認的頑疾。芬蘭研究人員在20日出版的英國《腦》雜誌上發表文章説,如果給中風病人每天聽幾小時他喜愛的音樂,將大大有利於病人身體痊癒。
實驗表明,與沒經過“音樂治療”的中風病人相比,大多數經過“音樂治療”的中風病人語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注意力也明顯增強。
聽音樂實驗
此項研究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心理係博士生泰波 塞爾凱默主持,共對60名平均年齡60歲以下的中風病人進行分組實驗,整個過程從2004年3月持續到2006年5月。最終有54名病人完成實驗。
研究人員挑選了在實驗前一週中風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對中風病人參加實驗前的各項能力進行測試,發現這些人大多行動不便、記憶力受損、注意力難以集中。
然後研究人員將實驗對象隨機分成3組:第一組病人每天至少花兩個小時聽音樂——大多數人選擇英語或芬蘭語流行歌曲;第二組病人每天聽不配音樂的有聲讀物;第三組病人什麼都不聽。
實驗對象隨後接受一系列感官和心理測試,並分別在3個月和6個月後再次接受測試。
音樂療效大
3個月後的測試結果表明,60%聽音樂的病人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這一比例在收聽有聲讀物的病人和什麼都不聽的病人中分別為18%和29%。
6個月後,上述實驗結果得到確認。塞爾凱默説,給實驗對象聽的音樂中63%帶歌詞,但鋻於只聽有聲讀物的病人治療效果不明顯,他認為是音樂或至少是音樂與歌詞共同作用,才對中風病人産生了明顯療效。
早在塞爾凱默之前,已有不少研究團體成功證明聽音樂能幫助治療患有孤獨症、精神分裂症和癡呆症的病人。“但音樂被證明對腦損傷病人恢復健康有積極作用還屬首次,”塞爾凱默説。
但他特別聲明,“音樂療法”在被系統用於治療中風病人前須經大量臨床觀察,“這種療法不一定對所有病人適用”。
多巴胺是關鍵
對於音樂的神奇功效,塞爾凱默解釋説,當音樂刺激大腦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愉悅情緒的信息傳遞。
先前研究證明,大量分泌多巴胺能夠增強記憶和注意力,並可加快大腦信息處理速度,使人感覺更加靈敏。
此外,音樂還可直接刺激大腦受損區域,使大腦主動修復並更新受損神經網絡。
“中風病人每天僅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治療,其餘時間他們往往呆在房間裏,非常懶散,很少與人互動”,這樣非常不利於治療,塞爾凱默説。
法新社20日在報道中説,如果“音樂療法”被證明可行,這項研究將為治療中風提供一條更簡單、更經濟的思路。(王若遙)
責編: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