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考古人員打開主棺棺蓋。
當日,湖北荊州謝家橋一號墓主棺在荊州市博物館開啟。從11月20日開始,考古人員對荊州謝家橋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出文物193件(套)。 新華社記者余國慶攝
考古人員在對開啟後的主棺進行研究(11月29日攝)。
11月29日,湖北荊州謝家橋一號墓主棺在荊州市博物館開啟。從11月20日開始,考古人員對荊州謝家橋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出文物193件(套)。 新華社記者余國慶攝
新華網武漢11月29日電(記者廖君)荊州謝家橋一號墓主棺29日上午正式開啟。考古人員開棺後發現,棺內表面一層全是積水和絲織品,不太可能有保存完好的古屍,至少還需要1個月左右才能清楚棺內陪葬文物的大概情況。
記者在現場看到,29日11時許,身穿白大褂、戴著手套和口罩的考古人員首先剝離了用於封棺的生漆,接著8個工作人員一齊用力,沉重的黑色棺蓋被掀起,輕放在旁邊地上。原以為密封良好的棺內竟然有一層積水,水中還漂浮著蛆殼和絲織品的殘片;一幅有著紅色繡花的絲綢平放在表面,完全遮住了下層的物品。
考古人員沒有急於掀開絲綢往下一探究竟,他們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棺中積水,裝在玻璃瓶內用於化驗,以確定下一步清理方案。
考慮到現場圍觀人數眾多,為了不影響文物清理,大約20分鐘後,棺蓋被合上。
荊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劉德銀告訴記者,這具棺木為榫卯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目前可以肯定這具棺柩是單層棺體,並沒有人們此前所推測的內棺;棺內還發現了蛆殼,表明下葬時屍體就已經腐爛,再加上棺內的積水,不太可能會有保存完好的古屍,可能僅存有屍骨。
荊州市博物館館長王明欽表示,清理主棺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特別是棺內絲織品的揭取十分困難,需要從上至下逐層整理,對主棺的清理工作將持續兩個多月,而棺木的脫水時間將長達兩年。棺內有沒有墓主人的屍體和其他珍貴文物,尚待進一步清理分析。
從墓室已發掘整理的文物和主棺初步發掘情況來看,此次發掘最有價值的文物是保存完好的精美絲織品。
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吳順清研究員表示,這些絲織品的保護不存在難題,他們將運用生物技術恢復其鮮艷色澤。
從11月20日開始,考古人員對荊州謝家橋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文物193件(套)。其中,在主棺上清理出4層精美的絲綢棺罩,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同時代保存最好、層數最多的絲綢棺罩。
出土的漆木器色澤鮮亮如新,漆盒、漆卮、漆樽、漆盤、耳杯等應有盡有;銅甑、竹筒、陶壺等完好無損;板栗、花椒、稻穗等2000年前的植物竟然保存完好。
吳順清説,從現有出土文物來看,可以判斷該墓是西漢早期墓,距今2000年左右。
責編:李星池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