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數字無聲地宣講著每年的就業壓力:教育部近日發佈的信息顯示,2008年全國畢業生已達532萬人,全國平均就業率為70%;預計2009年加入求職大軍的畢業生總數將達592萬人。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一些已經就業或正在擇業中的大學生,從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在悄悄“變心”:找工作不能是騾子是馬都行,要找個心儀的;待遇不能放在第一位,得看就業有沒有前景;幹嘛一定非得去外企500強,國企不是也挺好……
重壓之下,擇業心態猶顯重要。結合這些同學的真實經歷,我們有針對性地請教了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們,希望他們給予具體指導。
衡量企業提供的個人發展空間
小王是中國農業大學大四的學生,即將畢業的她已經參加了多次招聘會和面試,也在一家單位實習了一段時間。在小王心裏,找工作首先考慮的是就業發展空間。對她來説,工作的環境和企業文化比待遇更重要,如果做一份沒有發展潛力的工作,她肯定不會踏實地幹下去。
儘管如此,小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並沒有過高期望。她説:“畢竟好的工作崗位有限,我們也可以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後再尋找適合自己的新工作,但最終還是要看是否有發展空間。”
幾位高校畢業生在對記者談到擇業問題時,不約而同地談到就業前途,但個人的衡量標準有一些微小的差異。
北京科技大學的小呂認為:“我期待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同。一個好的企業會注重挖掘公司員工的潛力,拓展其發展空間。而這應該是公司主動的,而不是在員工要求下被動的。”
就業指導老師:
上面同學提到的就業發展空間問題是我們一直強調就業質量的一個方面。一個出色的企業,像google等公司,它們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等帶給員工一種工作上的享受。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中,員工會不自覺地被調動出最大的工作熱情,這也是公司對員工潛力的挖掘。
此外,還要看到這個公司是否定期組織員工學習,是否看重員工個人能力的展現,並且聽取基層員工的意見,這些都是公司對於員工發展的關注。
“先就業再擇業”是個誤區
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的李哲現在是kappa(設計公司名稱)的設計師。回想幾年前,他忙著實習,不久就有一家公司看重了他的設計作品,拋來了“橄欖枝”。
小李前後分析了一下,這個公司給的待遇還可以,但是感覺給自己的個人發展空間不大。假如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創意受到影響,這既不利於公司的發展,也影響自己的前途。所以,小李拒絕了這家公司的邀請。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李接觸到了kappa的一位設計人員,他們談得很投機。
“之前也看到過很多kappa的設計,覺得很清新,富有朝氣,確實是自己很欣賞的公司。與這個公司員工接觸後,發現我和他談的設計很合拍。”雖然,小李當時也通過了其他兩家公司的面試,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kappa。
小李現在的工作可謂得心應手,因為工作與專業對口,再加上年輕能幹,得到了領導的器重,還與同事一起合作設計了一些作品。
“要在工作中找到一份激情和快樂,這是我認為影響就業質量的最大因素。誰也不願意每天在抱怨和無奈中工作,那樣肯定沒效率,也沒成果。”小李説。
就業指導老師:
要在就業前仔細進行選擇,綜合分析這份工作對於自己是否適合,而不是有工作就幹,更不能好高騖遠。走出“先就業再擇業”這個誤區,是對自己合理定位的體現。
我們平時常談到的就業“存活率”、“成材率”,也是對就業質量的一種評價。
一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在選擇工作前就應該有明確的概念。而一旦確定後就要努力、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是每天在考慮加薪、跳槽。
將擇業目光從外企轉向國企
國家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著重西部地區開發,出臺政策鼓勵農村發展。慢慢地,大學生就業也開始青睞國企。相比去年,2008年很多大學畢業生將目光從外企轉而投向國企,投向西部地區。
“眼前的工資待遇、企業名聲都是次要的,工作的未來能否穩定發展才是硬道理。”應聘國家電網的郭全新告訴記者,“儘管有的國企的環境沒有外企那麼舒適,也沒有那麼大壓力,但多了份踏實和穩定。”
不論外企還是國企,能夠穩定地工作就是好企業。有的大學生明確表示:“現在我們擇業時理智多了,不僅僅看重工資待遇,也考慮很多其他因素,如保險、公積金、假期等。”
今天掙得再多,明天沒保障,誰也不放心。這也是當前很多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原因之一。
就業指導老師:
一份踏實穩定的工作當然是很好的選擇,在國企就業是當前的一個就業新氣象。很多畢業生已經被外企錄用而又轉投國企,在就業時考慮得更多的是工作的穩定性。
就業質量的標準很難定義。有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支援西部,這樣的工作可能在待遇、環境上受到影響,但是不能僅看這一點就判斷他們的就業質量不高。在擇業時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妥善定位,合理進行選擇。
通過家人和朋友
擇業也是不錯選擇
對於很多北京的大學生而言,就業時可以不用考慮戶口問題,但也並非代表著就會一帆風順。有些大學生家裏經濟條件比較好,畢業後不急於找工作,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高校就業工作的難點。
路超的家裏開了一家書吧,大學時就一直沒忙於找工作,最終“順理成章”地幫助父親經營書吧。
路超的父親感慨地説:“我也沒有辦法,平時比較忙,沒太關心他找工作的問題,現在既然他願意幹這行,對經營也有興趣,在家裏幹也一樣,沒必要非去外邊應聘了。”
人際關係網在就業時候往往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在目前已經就業的畢業生中,很多人都得到了家人的幫助,或是經朋友介紹、親戚推薦,還有同事幫助等。
小張現在就業于北京一家大公司的財務部門,他就是通過朋友介紹得到這份工作的。“我大學時學的是會計專業,能得到這份工作,我覺得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假如我真的能力很差,就算有人介紹,肯定也會很快被淘汰。”
就業指導老師:
北京大學生的就業確實給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帶來了一些問題。這些“不急於”找工作的畢業生不但影響了部分就業率,也主動放棄了一些應屆生的政策待遇,其實是不利的。
作為校方,我們會鼓勵應屆畢業生按時就業,在工作中鍛鍊提高,多積累社會經驗。當然,在自己家裏的企業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即便如此,也同樣需要用心地去學習和努力地工作,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以獲得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