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鳥巢”隆重開幕,開幕式燃放的煙花令人嘆為觀止。 中新社發 孫洪傑 攝
因為從事涉僑報道,這些天我接觸的全球華人迎奧賀奧評奧的信息,像潮水般湧來。各地僑胞紛紛傳來華埠迎奧運的圖文稿件,有的詢問:在海外看不到CCTV的同步轉播怎麼辦,很是著急。聊天中他們都説,這些天無論有啥事,都暫且放一放,要與家人一起看奧運轉播。看來,散居天涯海角的一顆顆僑心,與我居住的北京城之間是“零距離”。
奧運會無論在哪個國家舉辦,都會讓該國人民自豪、振奮。而華夏兒女的情感,比任何人都來得更為濃烈、熾熱,為什麼?中國人與奧運結緣百年,一路走來,相當坎坷,所有與奧運相關的記憶都刻下深深的歷史印記。1932年劉長春參賽奧運,雖然孤身走路,洛杉磯的僑胞還是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唐人街全民出動歡迎。同樣在洛杉磯,1984年中國第一次派團參加奧運,代表團乘坐的4輛大巴因故晚到,歡迎的僑胞們頂著烈日站了近4個小時,見面時僑領説的第一句話是:“我們足足等了52年零4個小時啊!”
如今,主辦奧運會的百年期盼夢想成真,怎能不讓海外赤子激情澎湃!沉醉在仲夏之夜,我想起一位華僑寫的《子夜歌》。作者陳掌諤是體壇名人,1938年廈門淪陷後他僑居菲律賓,後有機會多次觀摩奧運。他的《子夜歌》寫到:“現時代,新興運動,雅典首都重舉。相繼參加,胡笳幕揭,無限歡情緒。大英庚續後,蘇俄雄視爭取。精練三軍,出奇連捷,中國愁無語。待何年,軍冠全球,再填詞補。”他的最大願望是中國體育儘快追趕世界水平,但當年情況令他傷感,在各路英雄龍爭虎鬥之中,“中國愁無語”。可以告慰這位先僑的是,在陳掌諤去世3年後的1984年,中國隊進軍奧運奪金15枚。而“軍冠全球”的新詞,就要期待當下的中華健兒來填補了。
“東亞病夫”這一稱呼曾是近代中國的恥辱,僑界對此更是深有感觸。正因如此,他們關注北京奧運場館建設,關注一項項紀錄的刷新,關注舉辦奧運的一切細節,這是繼香港、澳門回歸後,中華民族情感的又一次真情大交融、激情大放送。(連錦添)
責編: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