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現役航空器的編制結構主要是根據2004年發佈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戰術航空器整合(TAI)計劃建立的,此項計劃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一個通用的攻擊類航空器資源庫。
現在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航空兵中隊均使用海軍的航空母艦進行部署,而在2015年時海軍有望得到一種採用全新設計的海軍偵察型艦載無人戰鬥機,在2020 年有望得到一種能夠用於空中格鬥和對地打擊的改型。
然而,無人航空器所面臨的問題仍然很多,同時很多物理設計上的問題也有待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有可能對現在和將來的航空母艦(CVN-21)的設計産生很大的影響。通過上述這些跡象可以看出:在降低造價和減少風險這兩方面投入的資金和軍方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偉大革命即將到來!
迷惘:有人,還是無人?
CVN-78想象圖
十年前,美國海軍少將瑞特奧爾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未來航空母艦的外形如何?具有怎樣的能力?在航空母艦長達四十到五十年的服役期中,隨著技術的進步必然會發生很多技術上的突破,而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上的革命性的突破來改進現役的航空母艦?”
自從1993年以來,海軍一直致力於制定一個龐大的戰略計劃來升級其航空母艦力量來為下個世紀美國海軍戰略轉型做好準備,此戰略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應用一種雙軌機制,這種機制就是對過去的艦艇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完成現代化過程,同時保持海軍必要的作戰能力、維持現役的武裝力量結構。
該戰略所完成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在2002財年採購第十艘同時也是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CVN-77),並於2008年開始服役,該艦是作為一艘過渡性的艦艇,並應用了一些從航空母艦研究和發展(R&D)中所取得的技術上的新進展,現在航空母艦研究和發展(R&D)正在進行之中。
從“喬治-布什”號(CVN-77)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將為雙軌戰略的保持海軍必要的作戰能力、維持現役的武裝力量結構這個因素奠定基礎,並可對新一級航空母艦的設計和建造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新一級航空母艦的第一艘主要是指CVX,即“傑拉爾德-福特”號(CVN-78)將能夠保持現役航空母艦的所有核心作戰能力,同時有選擇性地對一些系統的性能加以改進,這些系統包括:航空器彈射和回收系統,飛行甲板佈局,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系統(C4I)。並進一步增強船體的抗沉性。
另外,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該艦將增加更多聯合作戰的要素以使其在未來的聯合作戰中能夠承擔起主力作戰艦艇的任務。
“企業”號航空母艦計劃服役52年,將於2013-2014年左右退役,而CVN-77和CVN-78將同樣有望服役52年,這些航空母艦搭載的近期和遠期的艦載無人和有人航空器是什麼樣的呢?
近期艦載機解決方案的第一部分已經出臺,這個方案主要用於解決最近二十年的問題,該方案具體內容為:有人航空器主要包括單座F/A-18E、雙座F/A-18F “超級大黃蜂”以及未來的F-35B和F-35C“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無人航空器的問題尚未確定,儘管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和波音公司正在共同研製一種未來的無人航空器,現在還沒有確定哪一種無人機的原型機比較適合航空母艦搭載。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海軍希望能夠將無人航空器作為現役航空母艦搭載的有人航空器的有力補充,但遲遲未能取得進展,其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造價太高和風險太大。
現在無論是英國皇家海軍、法國海軍還是其他擁有航空母艦的各個大國海軍,都從現階段美國政府對其航空母艦的使用上獲得了極其重要的啟示。在業已過去的半個世紀,這些國家的總統們在應對可能或已經發生的軍事或政治危機的過程中,主要單獨使用海軍或使用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結合,而使用陸軍和空軍的結合則不多見。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應對過去半個世紀中發生的207場軍事或政治危機中,海軍參加了其中的205場,而陸軍僅參加了38場,空軍僅參加了53場,但是這樣説的目的並不是貶低陸軍和空軍的重要性。
通過觀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海上戰爭史可以看出,航空母艦一直保持了較為靈活的航空器平臺配置,要比空軍對於固定翼航空器平臺的配置更為靈活。有一點很明確,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航空兵力量的價值主要在於其可以靠近危機發生的地點而不受阻礙的早期存在能力。
儘管世界上首個部署無人戰鬥機(UCAV)的海軍將是美國海軍,但是無人戰鬥機在任何航空母艦上執行諸如發射、回收、飛行作戰以及其他相關作戰任務的問題基本上是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