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印巴邊界發生猛烈交火

 

CCTV.com  2008年05月12日 18:38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據印度媒體報道,5月8日夜間,印巴邊防部隊發生猛烈交火,相對平靜了5年的印巴邊境驟然間緊張起來,印巴再戰的陰雲頓時襲上人們心頭。

  克什米爾子夜槍聲

  《印度快報》10日報道稱,當地時間8日晚上10時40分左右,印度邊境安全部隊一支埋伏在印巴實控線一帶的小分隊突然發現,在實控線巴方一側有可疑行動。隨後,小分隊看清楚對面十幾名全副武裝的人員正在切割實控線上安裝的鐵絲網。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存在領土爭端,目前以實際控制線(實控線)為分界線。印度在綿延700多公里的實控線拉了接近4米高的鐵絲網,以防止非法越界滲透。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小分隊隨即要求“越界武裝分子”投降,對方立刻向印度方面開槍,並投擲手榴彈。印軍隨即開火還擊,雙方激戰15-20分鐘。最後,“越界武裝分子”撤退到巴境內。

  《印度時報》10日在其頭版最醒目位置更為詳細地報道了此次交火事件。報道稱,據印度邊境安全部隊高級官員透露,巴方15名武裝分子企圖剪斷實控線鐵絲網進入印度邊境,被印度邊防部隊發現,雙方發生交火。次日早上,印方在交火地點進行了仔細搜查,除了發現400多個空彈殼和十幾個手榴彈殼以及3顆沒有引爆的手榴彈之外,沒有發現武裝分子的屍體。印方宣稱自己方面沒有傷亡。印方估計對方發射了約1000發AK-47步槍子彈,投擲出16枚手榴彈。《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戰鬥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其激烈程度和使用的武器規模為過去5年來所未見。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查謨前線的指揮官桑萬對該報記者説:“巴基斯坦邊境巡邏隊參與了交火,因為對方的火力非常猛烈,在交火中使用了重型武器,而且火力範圍非常寬。巴方軍隊猛烈開火首先是想掩護武裝分子進入印度境內,但在遭到猛烈反擊之後,便掩護武裝分子逃回。”

  印度軍方提出抗議

  據《印度快報》報道,9日,印度邊境安全部隊指揮官桑萬緊急會見了巴方邊防部隊的指揮官,向對方遞交了一封抗議信。印度軍方認為巴方軍隊在此次猛烈交火事件中協助恐怖分子企圖進入印度境內,要求對方做出解釋。巴方表示沒有軍人參與此次交火事件。印度方面對這種解釋很不滿意,一位高級軍官表示:“如果沒有正規部隊的協助,在那麼猛烈的交火中,恐怖分子怎麼能安全返回呢?”當天,印度外交部表示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等待印度軍方提交詳細報告。對報告研究之後,再通過外交途徑對巴基斯坦方面做出反應。

  此次交火事件發生時,印度陸軍總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將軍正在印控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主持召開一次高級軍官會議。卡普爾將軍對此次交火事件非常關切,他9日表示,巴方滲透活動還在繼續進行,隨著冰雪的融化,可能會有更多的武裝分子越界進入印度境內。每年冰雪融化都會沖毀實控線上的鐵絲網護欄,這時候是越界滲透分子進入印度的最好時機。據印度可靠情報稱,已經有400多名武裝分子集結在實控線巴方一側,等待時機進入印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不久將進行地方議會選舉,印度情報部門獲悉,巴方越界滲透的武裝分子可能要製造恐怖活動,破壞選舉順利進行。

  

  戰爭陰雲襲上心頭

  據《印度快報》報道,9日,印度方面加大了對印巴邊境檢查站的檢查力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城市斯利那加和查謨也加強了警戒。該地區的人們普遍擔心,印巴兩國可能會因為這次激烈交火而再次爆發戰爭。特別是印巴兩國最近相繼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更增加了人們的這種擔心。據《印度時報》報道,5月8日,巴基斯坦成功試射了一枚巡航導彈。這枚名為“雷電”的“哈特夫-8型”巡航導彈射程為350公里,可以攜帶核彈頭,具有很好的隱形性能,精確度很高。巴軍方的聲明稱:“導彈的成功發射,使我們無論在陸地,還是水上,都具備了一個更強大的戰略對峙力量。”巴媒體進而表示,軍方的舉動明顯是對印度前一天試射導彈的“回敬”,兩國開始了新一輪“導彈外交”。印度在7日成功試射了“烈火-3型”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射程3500公里,可以攜帶核彈頭。報道認為,巴基斯坦的試射是對印度這一舉動的迅速回應,印巴展開新一輪武器競賽。

  印巴兩國打過三次大仗。1947年底,分治不久的印巴兩國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即為第一次印巴戰爭。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遊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衝突。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9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一致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印度方面于21日,巴基斯坦方面于22日先後接受聯合國的停火決議。9月23日,印巴兩國軍隊正式停火。這兩次戰爭都是直接因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而爆發。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引發第三次印巴戰爭。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佔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12月16日,東巴守軍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戰事結束。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于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成立。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再戰可能性不大

  印度多數學者認為,此次激烈交火不會引發印巴大規模戰爭。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的戰略專家莫漢就説:“自從1971年兩國停戰以來,雙方在邊境地區隊不斷擦搶走火,有幾次都瀕臨戰爭邊緣,但最後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事,同樣,這次交火雖然猛烈,但不會引發戰爭。”他説,10年前的現在,也就是1998年5月,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兩國一度接近戰爭的邊緣。但由於雙方積極致力於和平,1999年2月,兩國簽署了《拉合爾宣言》,印巴關係趨向緩和。但是到了1999年5月初,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再次爆發衝突,雙方死亡上千人。兩國關係又回到冰點,但雙方依然保持克制態度,沒有使事態升級為更大規模戰爭。2001年12月,印度議會大樓遭到恐怖分子襲擊。印度稱這是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分子所為,要求巴方對這些恐怖分子採取行動。巴基斯坦對印方的指責予以否認。隨後,雙方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和其他邊界地區調動軍隊,併發生武裝交火事件。兩國關係再度緊張。但兩國領導人在2003年通過和談達成全面停火協議。“從1989年到2003年,印巴軍隊幾乎每天都互相開火,但都沒有升級為大規模戰爭。這次交火雖然是停戰協議簽署以來最為猛烈的一次,但不會引發戰爭。歷史經驗一再告訴兩國,戰爭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和平對話才是最終解決之道。印巴兩國主張和談的聲音目前佔據主流。”

  誠然,從當前的局勢看,印巴兩國再戰的可能性不大。最近,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喬杜裏?慕克塔就印巴兩國關係表示,當前是雙邊關係“最好”的時期,雙方互信極大增強,兩國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都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我們不想為此再打仗。”“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食品短缺問題、能源問題、貧困問題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迫切解決,如果我們發生站戰爭,這些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會更加惡化。”印度方面也排除了再戰的可能性。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外交部希望此事很快平息下去,不要引起外交爭端,以免影響定於5月20日-21日的印度外長慕克吉巴基斯坦之行,屆時兩國外長將就雙方關心的一系列問題展開對話。據悉,兩國還正在就印度總理辛格年內訪問伊斯蘭堡進行最後準備。另外,兩國最近還就停滯多年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項目基本達成協定。“所有這些,都表明印巴兩國關係是朝著合作的方向前進,雖然不時有戰爭陰雲襲來,但最終會被和平的陽光碟機散。”報道評論認為。

  

責編:李秀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