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繼續轉寒的背景下,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溫度”也大幅回落。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PPI同比漲幅僅為2%,較10月份大幅下滑了4.6個百分點;而11月份生産資料出廠價格漲幅也是年內首次低於生活資料價格漲幅。
對比歷史數據不難發現,11月份的PPI增幅已接近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次於2006年4月的1.9%。
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當月中國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2%,為1149.87億美元;當月進口748.9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
這是自2001年6月以來中國出口首次較上年同期下降。當時的數據顯示,中國2001年6月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6%。
不過,由於進口跌幅大過出口,使得11月份的貿易順差仍然達到400.9億美元,創下新高。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祁京梅也認為,11月的進出口數據下降得太猛了。在她看來,順差仍能保持400億美元,説明進口下降的幅度遠遠大於出口下降的幅度。
PPI連降三月創近31個月新低
數據??
主要價格指數近期可能轉負
“連續三個月下降,而且創出了近31個月以來新低。”世華財訊分析師陳洪亮説,今年8月份,PPI增幅還保持在10.1%的高位,而僅僅過去3個月,PPI就如此跳水,“雖然我們也對11月份PPI漲幅破3有所預期,但是2.0%的增幅突破了我們預期的下限”。
與之相關的是,上周,中金公司曾預測11月PPI的同比增幅可能大幅下降至2.3%-3.3%之間;興業銀行則發佈報告判斷“11月PPI環比可能與10月基本持平,同比大幅回落至3.0%-3.5%”。
對於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快速拉低的原因,陳洪亮分析認為,“原油、化工以及有色金屬類産品的出廠價格快速下滑,促使PPI大幅回落。”知名經濟學者沈明高昨日也指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劇烈回調,是引領11月份PPI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去年11月的每桶84.70美元,跌至今年11月的54.40美元。”比沈明高引述的這個數據更令人瞠目的是,本週二,美國原油期貨繼續收低,而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1月原油期貨收低1.64美元,僅報42.07美元。
從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看,今年11月份,國內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下降了14.7%,增幅較10月下降26個百分點。其他主要工業産品價格下滑幅度也很明顯,化工産品與有色金屬11月的出廠價格均為負增長,較10月下降10-20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的出廠價格雖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同比上漲3.3%,但比上月增幅下跌了12個百分點。
“11月份PPI超預期回落,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實體經濟的影響較此前預計的更為嚴重。”與陳洪亮的這個觀點接近,沈明高也認為,近期主要價格指數呈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極大。
形勢??
工業生産面臨嚴峻考驗
“早在幾個月前,PPI數據的下降意味著企業成本的降低,但如今,PPI的快速下降則從另一側面反證了企業生産下滑、需求不足的嚴重程度。”對於來自市場層面的此類觀察,受訪專家們坦陳:不樂觀的PPI數據,不僅凸顯出國內當前工業生産局面的嚴峻性;同時也對經濟形勢惡化提出了新的警示。
同PPI一樣能折射工業領域生産狀況的是PMI指數。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製造業PMI指數僅為38.8,創該指數創建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出口加工訂單指數下滑幅度居首位。該項數據表明國內製造業的活力陷入低谷。
“在生産資料出廠價格中,原料工業增幅為0.4%,這主要由於上遊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深加工成品需求放緩,造成原料加工業供需兩端受擠壓。不過,並非所有PPI指數中的工業品出廠價格都在走低。”
根據中鋼協公佈的數據,納入統計的7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10月總虧損58.35億元。這是中國鋼鐵業連續6年來首次出現月度虧損。“隨著國家十項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鋼鐵業可能直接收益。”但業界專家同時指出,這種回暖的信號能持續多久,還需要看政府對它的調控政策———除取消出口關稅外,更為關鍵的是擴大消費舉措中,會否進一步放鬆對房地産行業的調控。
對策??
貨幣政策重點防通縮
PPI快速滑落,可能推動非食品類CPI的進一步下跌,從而帶動整體CPI繼續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安排,直接反映物價水平的CPI數據將於今天公佈。不難注意到,目前,市場層面已對11月份CPI增幅繼續下降形成共識。
“從當前來看,PPI和CPI升幅連續雙降,反映出物價將回落,而物價回落也將為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鬆打開空間。”申萬證券研究所在其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判斷:2009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將會“有更大的作為”。
與之相關的是,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09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便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央行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強調稱,當前通貨膨脹壓力明顯緩解,貨幣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貨緊縮。
“由於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較此前預計的更為嚴重,信用緊縮造成一些經濟體通貨緊縮的風險已明顯增加。”專家判斷,在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的形勢下,企業生産、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在近期內都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縮。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內部的統計數據,11月,全國社會用電量2575.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7.49%。”沈明高分析説,從社會用電量等先行指標在11月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來看,工業企業面臨的需求下降的幅度,抵消了成本下降帶來的好處,更多的企業選擇閒置産能而不是增加産出。“這也表明,刺激經濟的政策對提振企業信心方面的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
預測??
後續經濟指標可能持續惡化
“隨著PPI的公佈,後續各項指標將有持續惡化的可能。”陳洪亮分析認為,隨著同比基數的上升,未來價格指數呈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極大,偏悲觀的消息面將進一步影響市場人士的信心。
他進而指出,由於當前上遊原料價格下滑對供給影響較大,而需求端的萎縮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將持續顯現。在市場前景不明的形勢下,企業選擇減産也屬必然。
“價格下跌,以及相關因素、指標疊加,對我國這樣的全球製造業大國尤其不利,進而加大以擴大內需為首的保增長目標實現的難度。”
與陳洪亮的看法一樣,沈明高也認為,眼下,各級政府部門既要利用保增長的信號強化市場的信心,同時也要利用不確定性的預期引導其實體經濟生産和投資安排。他説,PPI繼續回落雖然降低了企業的生産成本,但能否刺激企業擴大生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內需求能否得到提振,以及刺激經濟政策能否在短期內見效。(記者鄭春峰)
進出口同現負增長
數據??
下降幅度超乎預期
昨日,一些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進出口的下降幅度超乎預期。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口增速減緩,隨之而來的是進口原料已經半成品進口的減少。而且還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因素在拉低進口。”
而對於出口來説,專家們分析認為,出口出現負增長,除了量的下降外,更明顯的影響應該是價格。西南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王劍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産品出口一向議價能力較差,在金融危機中更是處於劣勢。
東方證券高級分析師馮玉明認為,上調出口退稅的新政將從12月開始執行,企業會否為了多要退稅而壓縮11月的出口,也可能是影響11月出口數據下降的原因。
趨勢??
出口寒冬是長期趨勢
出口增速呈現負增長其實早有端倪。12月1日,國家物流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製造業PMI指數僅為38.8,創該指數創建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新出口加工訂單指數下滑幅度居首位,表明國內製造業的活力陷入低谷。
對於中國進出口未來可能的走勢,摩根斯坦利中國策略師婁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週期性的寒冬正在變成一個漫長的寒冬。“中國絕對競爭力可能沒有下降,但是相對競爭力卻下降了。外貿出口商面臨的是一個長的衰退期。”
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的消費已經出現環比3.7%的負增長,低於市場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月24日發佈的預測稱,美國、歐元區、日本可能出現0.7%、0.5%、0.2%的負增長。而2007年,這三大市場合計佔據我國出口總額的63%(考慮香港轉口因素)。
摩根大通中國市場部主管李晶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出口增長在近期內的變化難以預測,中國出口業只有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提下才會趨穩。
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進出口出現持續大幅下滑,是否就意味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對此問題,王劍輝的回答是,如果持續下滑則顯示出中國經濟放緩程度可能要高於預期。
對策??
保出口仍需加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日在北京閉幕,業內人士預計,刺激出口的政策將會陸續出臺。“考慮到從8月份以來政府連續出臺鼓勵出口的政策,政策效果也需要看一看,後續可能會繼續加大鼓勵出口的退稅政策支持力度。”祁京梅表示。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刺激出口的政策,除了進一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産品以及附加值較高的出口産品出口退稅率和加大對出口企業融資方面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在匯率方面做文章。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靠人民幣貶值來推動出口不大可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目前的出口困難是市場萎縮造成的,中國不會依靠貶值來推動出口。
馮玉明也表示,“政府促進出口的政策已經不多,通過調整匯率來保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匯率涉及的方面太多。”(記者呂天玲)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