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圖説三十年]曾經走過的時尚記憶

 

CCTV.com  2008年12月29日 08: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專題:新聞頻道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特別節目

進入[朝聞天下]>>

    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當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革即將風起雲涌時,它們往往通過普通老百姓流行的服飾,粧容,髮型上體現出來。當我們再去審視那些逝去的歲月,會驚奇地發現30年的時尚變革史,其實就是一部鮮活而真實的改革開放發展史。

    今天的圖説三十年,先從兩張照片説起。(1)這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人在進行太極表演。而這個人是主演過《指環王》、《加勒比海盜》的男星奧蘭多?布魯姆。兩張照片共同之處在於,他們腳上都穿著“飛躍”鞋,這個屬於上個世紀中國時尚記憶的運動鞋,現在已經重返時尚舞臺。在國外更是賣到50多歐元,一本著名時尚雜誌驚呼:這絕對是挑戰匡威在年輕人心目中的時尚主導地位。不止飛躍,曾紅極一時的回力鞋、解放牌球鞋,還有梅花運動衣,軍用挎包,最近都重新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和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喚起了我們對老品牌的記憶,也喚起我們一起重溫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尚記憶: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30年前,無論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穿的衣服都是以綠、藍、灰這三種顏色為主,樣式也非常簡單,很難與時尚沾上邊。

    那時候大部分女生都是以留有麻花辮為時尚,現在看起來覺得真土,但是那時候感覺非常漂亮。聽過《小芳》那首歌嗎?夢中的女孩就是“一雙黑亮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男青年則以戴軍帽為時尚,像這位,兜裏還揣個小鏡子,有事沒事拿出來照照。那個年代,正宗的軍帽不容易得到,所以,如今四十歲上下的人,記憶中或許會浮現出當年小青年騎著自行車搶軍帽的情景。

    進入80年代,一個多樣化、多色彩的時代正式到來。喇叭褲、尖領襯衫、哈蟆鏡是那個年代追求標新立異的年輕人的標誌。

    除了穿著打扮,人們也開始關注消費品。 這是1982年,人們蜂擁到北京百貨大樓,購買海鷗牌雙鏡頭反光照相機的場景。

    買臺電視機回家看在當時算是最時尚的事情啦。這不,湖南邵陽縣一八旬老農買回一台黑白電視機,成為全縣第一位電視機進農家的用戶,令十里八鄉的人們刮目相看。

    生活得到改善的蘇南農民終於攢夠錢買收音機,看當時的場面比現在買平板大彩電還費心思。

    而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小夥子更是把收錄機視為寶物,誰有收錄機誰最能吸引阿迷子(姑娘)的目光。

    當時最流行的收音機是燕舞牌,那句紅遍大江南北的廣告詞大家應該記得,“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

    音樂與舞蹈永遠密不可分。80年代中期,曾經颳起一股學習交際舞的熱潮。在公園,在晨練場所,人們練的不是太極拳也不是健美操,而是倆倆一對的交際舞。

    一時間,舞廳也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夜之間冒了出來。記得當時的舞廳還開設了早場、午場,那爆滿的程度----如同現在火爆的迪廳。

    當時,一部名叫《霹靂舞》的歌舞片成了青年人的“流向風尚標”,蝙蝠衫,裹著頭巾,踩著高幫運動鞋,一遍遍模擬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成為了當時年輕人追逐的時尚。當然,霹靂舞也常常伴著霹靂般的呵斥聲,這是1988年,拍攝于北京民族文化宮前。

    八十年代末,電動玩具開始盛行。這不僅讓玩慣了鐵皮汽車的孩子們愛不釋手,連“見多識廣”的家長們也大開眼界。

    在那個時候,家裏裝部電話絕對是時髦的事兒,親友間提醒改為“打個電話過來”。您瞧,成都市民周奶奶坐在家裏,用剛安裝的電話第一次與遠在深圳工作的兒子通話,心裏甭提多高興啦。

    90年代是變化最快的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時尚的元素也開始多元化。各種明星模特在銀幕上塑造的光鮮亮麗的形象,成為時尚青年爭相模倣的對象,這是1992年,大興安嶺的時尚女工,她們的姿勢好像是從掛曆女郎那兒學來的。

    燙髮也是這個時侯的女性最時尚的舉動。天姿美容美發廳是北京最早的個體經營者之一,看這排隊的盛況就知道當時燙髮多流行啦。

    1992年2月,浙江的溫州髮廊開到了當時欠發達的山西寧武縣,愛美的農家妹子也來燙髮,不知道她選的是身後的哪款新潮髮型。

    燙髮畢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哈爾濱的這小兩口就自己在家燙髮,這在當時的時尚青年裏也很普遍。

    這個時侯,時尚女士不再滿足於涂雪花膏那麼簡單,也開始注意平時的粧容了。這是1993年12月,來自香港的著名化粧品專家鄭明明在上海華聯商廈做奇妙換膚霜的産品推介。剛剛富裕起來的城鄉百姓看得是瞠目結舌。

    與美容美發一樣流行的還有隨身攜帶、可移動的神奇電話,叫“大哥大”, 吃飯的時候,把磚頭似的傢伙往桌上一戳,別提多神氣了。

    九十年代初期,家庭普遍沒有錄像機,於是錄像廳開始盛行。這是1993年拍攝于廣州街面的錄像廣告。可以看出,為了吸引看客,錄像片的內容很是亂七八糟。

    這個時候還有一個讓人記憶猶新的運動不能不提,呼啦圈。這種外來的健身方式一經引進,便迅速傳遍了全國,大街小巷到處能看到小孩子轉“呼拉圈”。

    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股票大行其道,人們熱衷於股票的神奇魔力。股票多火,從這張1995年拍攝于深圳的照片上可見一斑,T恤上面印著“打工沒勁”“股票肯定漲”。

    這個時期,卡拉ok開始風行。這是1996年春節,上海第二毛紡廠,堅持節日生産的一群安徽籍打工妹用卡拉ok高唱流行歌曲“瀟灑走一回”。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