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來看今天的《30年檔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改革在多個領域得到突破性進展。這其中,2005年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由單一固定匯率到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雙軌匯率制度,再到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演變。1994年我國實行匯率並軌後,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體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國又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逐步消除,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外匯市場不斷拓展,這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條件。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新華社第一時間發出聲音: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次性調高2%。
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消息震動了世界,各國迅即表態,歡迎中國完善人民幣匯率改革機制。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也發表聲明説,中國採取“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將有助於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
縱觀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持續小步上揚態勢,“有升有降”的雙向波動特徵也很明顯。截至2008年7月21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6.8271元人民幣。以此計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3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超過21%。
未來在“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要求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進一步完善,也必定為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責編:劉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