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旗-2008”多國軍演中,印軍的蘇-30戰鬥機與英軍的“颱風”和“狂風”戰鬥機編隊飛行。
印度"烈火-3"導彈發射。
印度是南亞地區大國,也是歐亞大陸一支重要的地緣戰略力量。長期以來,印度把“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視為國家的戰略目標,並以此作為制定和調整軍事戰略的基本依據。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及地區形勢的變化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印度實施了全方位的軍事戰略調整。
更新軍事戰略理論突出強調積極主動
冷戰結束後,國際體系發生重大變化,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成為各國角力的主要方式。隨著實力不斷增強,印度在確保南亞次大陸戰略優勢的同時,積極向亞太地區拓展勢力,試圖從南亞大國逐步走向亞太大國,努力成為歐亞大陸新的政治棋盤上“主要的和積極的地緣戰略棋手”。
進入21世紀,特別是“9?11”事件後,印度將過去被動防禦的“拒止威懾”戰略調整為“懲戒威懾”戰略,提出對敵實施“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強調打贏核威懾條件下的有限戰爭,明確將作戰範圍由周邊擴大到整個亞太地區。與以往相比,這一戰略更強調軍事行動的進攻性、主動性和先發性。為配合新戰略的實施,印軍提出所謂“冷啟動”作戰理論,即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軍隊的動員、集結和部署,並在第一時間率先對敵發動攻擊。2007年印軍制定頒布了第一部聯合作戰理論,並據此擬制新的陸海空軍作戰條令,突出強調區域外行動,強化軍隊以信息優勢和精確打擊為核心的聯合作戰能力。
近年來,基於對安全環境和威脅的新判斷,印度軍事戰略的關注重點已由陸地為主向陸海並重轉變──在印巴邊境繼續部署優勢兵力,保持對巴基斯坦的強大威懾;積極向中亞、西亞地區滲透軍事力量,力爭在大國角逐中搶得一席之地;提出“東方海洋戰略”,致力於建設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遠征太平洋的“藍水海軍”;打破“本土防衛”傳統,擴大前沿軍事存在,加強軍事打擊恐怖主義、維護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國際評論認為,這些變化表明印度正努力向世界更遠的地方伸出軍事觸角。
強化戰略威懾能力加快發展空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