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交會“黃牛展位”價跌 幾與“陽光價”相當

 

CCTV.com  2008年10月08日 12: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南方日報  

    104屆廣交會將於本月15日至11月6日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這是一屆全新的交易會:首次整體搬遷到琶洲新館,首次調整為分三期舉行,展品及專業展區更加細化,以超過110萬平方米的展覽總面積的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然而,這也是一屆微妙的交易會: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政策調整給中國外貿企業帶來沉重的生存壓力;再度擴容的廣交會,在103屆4.2萬個展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2萬個展位,參展商增加的同時採購商能否相應增加,廣交會“含金量”是否有被“稀釋”的嫌疑?

    種種疑慮的答案,都將隨著104屆廣交會的開幕而揭曉。

    在104屆廣交會開幕前夕,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關注在複雜的經濟大形勢下,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改革力度的新廣交會,將在中國外貿轉型的發展道路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廣東經營一家陶瓷企業的蔡先生已經連續參加了36屆廣交會,是名副其實的“老廣交”。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收到很多所謂展覽服務公司發來的傳真件,上面寫著“高價求購廣交會攤位”的“攤位合作函”。

    “這其實就是非法倒賣攤位的廣交會黃牛黨。”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但蔡先生注意到,今年廣交會展位的“黃牛價”卻跌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位。“一個標攤的價格普遍在3到6萬之間,跟我們向大會主辦方正式申請的價格高不了多少。”

    而在外貿形勢最好的2000年前後,廣交會一位難求,位置好的攤位可以在黑市炒到十幾萬一個。

    記者調查發現,廣交會不斷加大改革力度、使展位供應趨向平衡,是廣交會“黑展位”非法利潤空間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生存壓力陡增的外貿企業不得已縮減參展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怪事】

  展位“黃牛價”罕見大跌

    記者拿到了十來份所謂的“展位合作函”,由不同的展覽服務公司發出,地址均在廣州。

    其中有一份用醒目的大號字體打出:“好消息!廣交會展位全面降價,機不可失!”下面還寫著:“我司自2001年以來與廣交會展位調配事務合作多年,歷年來都與各交易團,進出口公司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為眾多參展商調配到了滿意的展位。”右邊還列出了一個詳細的各展區攤位價格表,從3萬到6萬不等。

    蔡先生説,他參加廣交會多年,很少看到這些“仲介”打出如此低的價格,就算是今年4月份的春交會,價格也在五六萬元以上。

    雖然大會主辦方一直以來嚴厲打擊非法倒賣展位行為,但由於以前的廣交會“一位難求”,展位倒賣行為屢禁不止。事實上,就在上屆廣交會上,仍有4家企業因涉嫌倒賣展位而被取消連續6屆的參展資格。

    對於“黃牛展位”的“大降價”,廣東創生不銹鋼公司的陳先生在意料之中:“這屆廣交會展位增加了1萬多個,這正是廣交會改革之後供求趨向平衡的結果。”

  【探因】

  展位申請流程全透明杜絕暗箱操作

    在104屆廣交會所進行的重大改革中,除了“兩館兩期”改為“一館三期”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改革方向卻往往為人所忽略:8月份商務部公佈的《關於第104屆和今後一個時期廣交會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建立互相監督和制衡的管理機制”,即企業參展資格審核、展位數量及位置安排等核心工作將由不同單位負責。

    “這屆廣交會的組展體制有了很重大的改革,説白了就是:展位的類別簡化了,展位申請流程更加明確,展位申請的審核和分配過程中相關部門的職能權力責任更加明晰。並且企業還可以在網上追蹤展位申請的進度,過程是透明公開的。”廣東交易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104屆廣交會將以前的品牌、名優新特、招展和分配性等四類展位,簡化為品牌展位和一般性展位兩類,並出臺了展位的數量安排辦法,對展位使用條件、企業評審標準、展位申請或安排程序都做了明確規定。

    “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統一了標準後,這家企業能不能參展、能申請多少展位,都有清晰的依據,減少了操作中的不確定性。”該負責人説。

  【背景】

  外貿企業無奈“撤退”同時催生新“廣交觀”

    “為了參加廣交會,展位費加上裝修,我花了起碼20萬!結果呢?看這情形,鐵定虧本。”在103屆廣交會上,從事服裝貿易的陳女士曾如此向記者訴苦。

    “參加一次廣交會,動輒就是幾十上百萬的費用,如果做不成幾單大生意,企業收不回成本是很正常的。”蔡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10個標準攤位來算的話,最便宜的攤位3萬一個,光攤位費就需要30萬,加上裝修費大概15萬,10個工作人員的路費和住宿費也要好幾萬。“生意還沒做,幾十萬的成本就擺在那了。”

    蔡先生説,他身邊很多同行已經打了退堂鼓,放棄參展。因為參展商增多,意味著競爭更激烈了,而那些議價能力弱的小企業,則面臨著被客商惡意壓價的威脅。

    “以前外貿好做,廣交會上一個小攤位就可以拿回一年的訂單。現代社會信息發達,物流渠道多元化,採購商的選擇餘地很大。廣交會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窗口的傳奇色彩已經褪去了。”參展商欒先生認為,這其實是廣交會的一種“理性回歸”。

    蔡先生也認同這一觀點。“以前是為了賣産品拿訂單,現在是樹立企業形象、打品牌。我想這才是參加廣交會的意義所在。”(記者吳哲)

責編:李賢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