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酒泉9月23日(記者 李婧)“伴飛小衛星是在航天員回到艙內後才釋放的,它上面的攝像頭能在4米至2公里之內拍到飛船的清晰圖片。但是沒有承擔拍攝出艙行走的任務。”今天空間應用系統的總設計師顧逸東等專家詳細介紹了伴飛小衛星的功能和伴飛過程。目前,伴飛衛星已經準備就緒,昨天進行了入場測試。
神舟七號飛船在航天員出艙活動後放飛伴隨衛星,是我國首次試驗利用航天器平臺釋放空間飛行器技術和伴隨飛行技術。今天,空間應用系統的專家向記者解讀了放飛伴飛小衛星的經過。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顧逸東介紹,“航天員在出艙活動之後,回到艙內。在地面控制和航天員的操作之下,釋放小衛星。小衛星第一階段的任務是拍攝航天器。然後,與飛船的軌道艙伴飛10天。”航天員艙外行走的圖片由安裝在艙外的兩部艙外攝像機完成。
神七伴星分系統指揮沈學民介紹,小衛星上安裝了兩個鏡頭──寬視場和窄視場。可以在短距離內拍攝到非常清晰的照片。每張照片大約有700k,小衛星有大容量的存儲功能,傳輸速度也很快,每秒鐘能傳輸幾百萬兆比特。所以小衛星拍攝的飛船照片都會傳到地球。
由於小衛星比飛船的速度高,兩個飛行器的距離逐漸增加,伴星和飛船逐漸遠離。在10天的伴飛之後,小衛星還將在空中停留半年,然後被銷毀。
責編:趙德禮